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消费网站首页生活消费

关羽之死是哪一年(关羽之死)

  • 编辑:
  • 2022-12-04 13:35:05
  • 来源:

大家好,小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关羽之死是哪一年,关羽之死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关羽之死正好发生在刘备、孙权两大势力最终定型的关键点,所以引发了后人的诸多推测。

2、历史不允许假设,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对假设进行证明或证伪,来一步一步还原历史的真相。

3、关羽之死,大约可以分成三种观点。

4、一是意外说:襄樊之战形势巨变,刘备来不及救援,关羽在腹背受敌时无力自救而死;二是阴谋说:刘备/诸葛亮借孙权之刀杀关羽;三是放任说:首先襄樊之战变化得太快,而刘备在各种权衡下放任的关羽的生死。

5、首先要声明的是,关羽之死与荆州之失是两个事件。

6、关羽之死与荆州之失有强关联关系,但不构成绝对因果关系;而对于刘备来说,关羽之死或许能接受但荆州之失绝对不能接受,这是看待这一事件的两个重要立足点。

7、因为《三国演义》、民间信仰、“桃园三结义”传说等的影响,怀疑刘备与关羽之间兄弟情分的想法是一件并不讨好的事。

8、在这里我们不谈论感情,只看得失。

9、襄樊之战发生在刘备进驻汉中之后,此时刘备跨有益荆,实力达到顶峰,但从“隆中对”的角度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天下有变,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的程度。

10、所以关羽北伐,有违刘备国策。

11、但襄樊之战战果又出奇好,所以刘备此时可能非常矛盾:不支持关羽,白白浪费北伐的战果;出兵支持,一方面牵涉到曹操、孙权两方的战略态势,另一方面益州、汉中立足未稳,所以刘备没有放粮发兵救援而选择了静观其变,是很正常的。

12、但刘备强则孙权弱,刘备在北伐情势大好之时,没有分孙权一杯羹以稳住自己的盟友,为后面形势的逆转埋下了伏笔。

13、当时孙权一定也很矛盾:联合曹操,刘备若死则孙权不能独活;联合刘备,则要看刘备方是不是真心实意联吴抗曹。

14、这时,孙权做出了一个刺探: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

15、可以说,这一次求婚成为三国历史的重要决定点。

16、关羽如果同意,刘备、孙权平分天下的战略目标也许就能达成,可是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刘联盟在最需要团结的时候,因为关羽的骄傲而分崩离析,直接导致了荆州之失。

17、有些人以刘备不发兵援助关羽为理由证明他是想借刀杀关羽,这个理由是不充分的。

18、一方面是因为襄樊之战前期形势太好,一方面是刘备本部准备不足,还有一方面,是刘备与孙权甚至诸葛亮,都小看了孙权的决心。

19、对于刘备来说,荆州是复兴汉室的基础,但对于孙权来说荆州同样是江东巩固的前提。

20、两个人做不了亲家,就只能做仇家了。

21、于是后面的结果渐渐明朗: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身死,荆州归于孙权——从此,刘备复国大计几乎成空,三国后期的态度也基本成形。

22、刘备也许能接受关羽之死,但绝不能接受荆州之失,所以夷陵之战也只是时间问题。

23、这一段历史事件繁复,但我们可以推测出以下几点: 如果刘备真的借刀杀关羽,也绝不可能为此搭上一个荆州。

24、如果真要关羽死,刘备也会对荆州加强布防,在关羽已死的情况下不失去荆州。

25、但刘备并没有加强布防。

26、2、 刘备没有对荆州加强布防,有可能因为情势变化太快来不及反应(意外说),也有可能是过于轻视孙权,不相信他会偷袭荆州。

27、从刘备与孙权打了那么久的交道来看,后者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阴谋说的可能性也不大。

28、3、 孙刘联盟被破坏,关羽要负重要责任。

29、襄樊之战发展到荆州争夺战,刘备对这个兄弟的情感一定很复杂。

30、放任其生死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31、综上,关羽之死连同荆州之失,阴谋说的成立建立在刘备/诸葛亮“敌国未破先诛功(权)臣”以及谋略非常不足的基础上,可能性不大;意外说与放任说的可能性都有,从后期刘封事件、夷陵之战发生的时间(整整晚了两年)、关羽封号(壮缪)来看,放任说有相当程度的可能性。

32、为什么关羽必死首先说说为什么关羽必死?这不妨从荀彧之死说起。

33、荀彧是最早跟随曹操的谋士,在曹操谋士中排名仅次于郭嘉,对曹操忠心耿耿,立下许多功劳,曹操对他非常尊重。

34、荀彧家族“四世三公”,家族地位远远高于曹操,因此荀彧对于曹操的贡献还包括荀家江湖地位给曹操带来的好处。

35、可是,荀彧这个人帮曹操的目的,是助其匡扶汉室。

36、到后来曹操封魏王加九锡,荀彧发现他有篡夺汉朝的野心,于是站出来反对曹操,结果曹操大怒,赐了一杯毒药,害死了荀彧。

37、为什么先说荀彧?因为关羽和荀彧是一类人。

38、关羽这人,没事喜欢读《春秋》,讲大义。

39、他追随刘备固然有兄弟义气的成分,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能匡扶汉室,留名千古。

40、有一点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关羽被曹操俘获后,曹操封他为“汉寿亭侯”。

41、名义上是汉献帝所封,实际上是曹操封的。

42、对于这个封号,关羽十分看重,毕竟这在名义上是汉朝所封,自己从此算是汉朝的官员了。

43、后来离开了曹操,按理说关羽就应该避免再提这个“汉寿亭侯”,以免刺激大哥刘备。

44、因为在刘备眼里,这就是曹操封的。

45、可是,关羽依然高调自称“汉寿亭侯”,大旗上绣着“汉寿亭侯关”。

46、在他看来这是荣誉,可是大哥眼里这是曹操给的糖块。

47、华容道关羽私放曹操后,其实刘备心中就有点凉了,看来这个老弟有点靠不住啊。

48、关羽为什么私放曹操?有意气的成分,可是还有更深的考虑:假如刘备杀了曹操,那么刘备很可能就会是下一个曹操。

49、诸葛亮料到了关羽会放曹操,因为他知道关羽的目标是匡扶汉室。

50、为什么料到了还要让他守最后一关?因为他知道三足鼎立才是最好的结果。

51、魏蜀吴三家头痛到刘备取了西川,诸葛亮法正等一班兄弟极力劝说刘备称帝,可刘备拒绝了,先自封了汉中王。

52、为什么?因为关羽这时在荆州呢,自己要是称帝,等于是逼关羽投降曹操。

53、可就是自封汉中王这件事,关羽心中也很不满:没经过汉献帝批准,这就是僭越啊。

54、所以,刘备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关羽不肯受命。

55、《三国演义》其实写得很是传神,当费诗带着刘备的任命书来到荆州的时候,关羽直截了当地问:“汉中王封我何爵?”语气中明显带着不满和不屑,因为他知道,作为王,刘备是没有资格封爵的。

56、之后听说自己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大怒。

57、关羽的反应很不正常啊,没感觉到吗?虽然最后关羽勉强接受了封号,其不满已经昭然若揭。

58、费诗一定把关羽的反应原原本本告诉了刘备和诸葛亮。

59、对于刘备来说,这时候很难做。

60、让关羽进四川吧,那今后一定闹翻,关羽恐怕就是荀彧的下场,自己则落下过河拆桥的恶名;让关羽继续镇守荆州吧,保不定什么时候就投降了曹操。

61、怎么办呢?这时的孙权也很挠头,因为关羽占据荆州,随时可以顺流而下,攻打吴国。

62、曹操也很头疼,因为荆州为战略要冲,随时能够北上中原,攻击许昌。

63、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关羽就成了魏蜀吴三家共同头痛的一个人物了。

64、但是,关羽本人也很头痛。

65、跟着刘备干吧,那就是汉贼;投降曹操吧,恐怕也是汉贼;投降孙权吧,那也是汉贼。

66、自立为王吧,那还是汉贼。

67、怎么办呢?最不想当的就是汉贼,可是条条道路都写着汉贼两个大字。

68、腹背受敌刘备不救曹操想了个坏主意,派人去蹿嗦孙权出兵攻打荆州。

69、孙权不是傻瓜,他也知道关羽不好对付,所以回信给曹操,建议还是曹操去打荆州。

70、结果,曹操和孙权都不打,但是暗中都在做准备。

71、说起来,诸葛亮最坏。

72、他让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起兵取襄阳。

73、关羽不是傻瓜,他知道起兵取襄阳就等于攻打曹操,而身后是孙权在虎视眈眈。

74、问题是,前有曹操后有孙权的情况下,大哥刘备竟然没有派几个兄弟来撑场子。

75、以一己之力对付曹操和孙权,行吗?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假装有条件也要上。

76、在北伐之前,关羽其实做好了两手准备。

77、好的一手是一路顺利剿灭曹操,然后扶持汉室一统天下;坏的一手是战败而死。

78、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汉贼,所以,关羽欣然北上。

79、刘备、曹操、孙权其实都怀有同样的期望:关羽千万别取胜啊。

80、关羽出兵取樊城,随后水淹三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天下。

81、曹操是吓坏了,甚至准备迁都。

82、可是司马懿看得清楚,他知道在魏蜀吴三家都不希望关羽走得太远的情况下,他一定走不远。

83、孙权行动了,吕蒙白衣入荆州,袭取了荆州。

84、试想,如果此前诸葛亮派赵云来守荆州,十个吕蒙来也是白给。

85、前方,强弩之末的关羽终于被徐晃击败,于是退守麦城。

86、这时,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将是谁?刘备的干儿子刘封。

87、刘封竟然拒绝救关羽,这就让人看不明白了。

88、如果没有刘备或者诸葛亮的明示或者暗示,他敢不救关羽?就这样,正面曹操,背面孙权,再加上刘备不救,关羽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不败了。

89、终于,关羽被吴国所擒。

90、到了这个时候,关羽是决定要死的。

91、最终被杀,也算是求仁得仁。

92、关羽之死“皆大欢喜”关羽以死来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刘备曹操孙权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

93、所以,关羽之死称得上是皆大欢喜,四方多赢。

94、关羽死后不久曹操也去世,于是曹丕、刘备、孙权纷纷称帝。

95、关羽死后,刘备杀了刘封,算是做个姿态,而刘封无疑是作了替罪羊。

96、但是很显然地刘备有些良心发现,深感对不住关羽,于是出兵吴国为关羽报仇。

97、在关羽这件事上,刘备对诸葛亮恐怕有些不满,所以诸葛亮上表劝他不要伐吴的时候,刘备“掷表于地”断然拒绝,这样的事情在从前是没有过的。

98、也正因为对诸葛亮不满,刘备伐吴竟然不带诸葛亮玩,明显的是不信任。

99、当然,一切历史都无从印证,只有利害关系历历在目。

100、罗贯中则早已经看透了一切,该埋的伏笔都埋下了,只看我们能不能领悟。

101、关羽之死正好发生在刘备、孙权两大势力最终定型的关键点,所以引发了后人的诸多推测。

102、历史不允许假设,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对假设进行证明或证伪,来一步一步还原历史的真相。

103、关羽之死,大约可以分成三种观点。

104、一是意外说:襄樊之战形势巨变,刘备来不及救援,关羽在腹背受敌时无力自救而死;二是阴谋说:刘备/诸葛亮借孙权之刀杀关羽;三是放任说:首先襄樊之战变化得太快,而刘备在各种权衡下放任的关羽的生死。

105、首先要声明的是,关羽之死与荆州之失是两个事件。

106、关羽之死与荆州之失有强关联关系,但不构成绝对因果关系;而对于刘备来说,关羽之死或许能接受但荆州之失绝对不能接受,这是看待这一事件的两个重要立足点。

107、因为《三国演义》、民间信仰、“桃园三结义”传说等的影响,怀疑刘备与关羽之间兄弟情分的想法是一件并不讨好的事。

108、在这里我们不谈论感情,只看得失。

109、襄樊之战发生在刘备进驻汉中之后,此时刘备跨有益荆,实力达到顶峰,但从“隆中对”的角度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天下有变,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的程度。

110、所以关羽北伐,有违刘备国策。

111、但襄樊之战战果又出奇好,所以刘备此时可能非常矛盾:不支持关羽,白白浪费北伐的战果;出兵支持,一方面牵涉到曹操、孙权两方的战略态势,另一方面益州、汉中立足未稳,所以刘备没有放粮发兵救援而选择了静观其变,是很正常的。

112、但刘备强则孙权弱,刘备在北伐情势大好之时,没有分孙权一杯羹以稳住自己的盟友,为后面形势的逆转埋下了伏笔。

113、当时孙权一定也很矛盾:联合曹操,刘备若死则孙权不能独活;联合刘备,则要看刘备方是不是真心实意联吴抗曹。

114、这时,孙权做出了一个刺探: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

115、可以说,这一次求婚成为三国历史的重要决定点。

116、关羽如果同意,刘备、孙权平分天下的战略目标也许就能达成,可是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刘联盟在最需要团结的时候,因为关羽的骄傲而分崩离析,直接导致了荆州之失。

117、有些人以刘备不发兵援助关羽为理由证明他是想借刀杀关羽,这个理由是不充分的。

118、一方面是因为襄樊之战前期形势太好,一方面是刘备本部准备不足,还有一方面,是刘备与孙权甚至诸葛亮,都小看了孙权的决心。

119、对于刘备来说,荆州是复兴汉室的基础,但对于孙权来说荆州同样是江东巩固的前提。

120、两个人做不了亲家,就只能做仇家了。

121、于是后面的结果渐渐明朗: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身死,荆州归于孙权——从此,刘备复国大计几乎成空,三国后期的态度也基本成形。

122、刘备也许能接受关羽之死,但绝不能接受荆州之失,所以夷陵之战也只是时间问题。

123、这一段历史事件繁复,但我们可以推测出以下几点: 如果刘备真的借刀杀关羽,也绝不可能为此搭上一个荆州。

124、如果真要关羽死,刘备也会对荆州加强布防,在关羽已死的情况下不失去荆州。

125、但刘备并没有加强布防。

126、2、 刘备没有对荆州加强布防,有可能因为情势变化太快来不及反应(意外说),也有可能是过于轻视孙权,不相信他会偷袭荆州。

127、从刘备与孙权打了那么久的交道来看,后者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阴谋说的可能性也不大。

128、3、 孙刘联盟被破坏,关羽要负重要责任。

129、襄樊之战发展到荆州争夺战,刘备对这个兄弟的情感一定很复杂。

130、放任其生死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131、综上,关羽之死连同荆州之失,阴谋说的成立建立在刘备/诸葛亮“敌国未破先诛功(权)臣”以及谋略非常不足的基础上,可能性不大;意外说与放任说的可能性都有,从后期刘封事件、夷陵之战发生的时间(整整晚了两年)、关羽封号(壮缪)来看,放任说有相当程度的可能性。

132、关羽(约160年—219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

133、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

134、至今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迦蓝菩萨。

135、生平:因犯事亡命至涿郡。

136、184年,黄巾民变,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

137、三人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守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

138、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刘备被封为平原相,时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139、后刘备领有徐州,可是被袁术和吕布袭击,刘备投向曹操。

140、198年,曹操击败吕布,刘备再占领徐州,命关羽守下邳。

141、另有当时官拜豫州牧的刘备以关羽领徐州(代理徐州牧)的说法。

142、200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关羽被擒,曹操为了留关羽为己用,待以厚礼,更任命为偏将军。

143、后袁绍派大将颜良攻白马的刘延,曹操命张辽与关羽突击颜良,关羽刺杀颜良于万军之中,并斩其首,被封为汉寿亭侯。

144、关羽获悉刘备的音信后,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