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消费网站首页生活消费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故事视频(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 编辑:
  • 2023-03-08 21:20:07
  • 来源:

大家好,小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故事视频,端午节是怎么来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

2、在中国民间,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3、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初五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米饭扔到河里纪念屈原。

4、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

5、原来,百姓投往河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

6、屈原还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

7、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

8、不久,屈原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

9、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粽子的习惯。

10、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

11、传说古代的时候,人们把五月称为恶月,五月初五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

12、“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谁也不敢抚养。

13、齐国的田文“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才幸免于难。

14、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亲去“躲五”。

15、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

16、自此以后,便有了端午节。

17、伴随着生动有趣的传说,中国的端午习俗越发显得丰富多采。

18、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

19、有一些地方,人们还要在日出之前到井里、河中打水,用井水河水洗脸煮饭。

20、传说月宫嫦娥夜间将杵的药洒入井里和河中,用此水洗脸煮饭可治百病。

21、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22、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23、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24、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25、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26、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27、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28、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29、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30、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31、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32、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3、是因为古代有祭龙的日子,正好是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时候也是五月初五,后来才把屈原和祭龙节联系起来了民俗二三事由屈原,农历5月5日。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