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问答网站首页常识问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简述
- 编辑:荣光茜
- 2025-09-09 14:55:53
- 来源:网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简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他晚年居住在成都草堂期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生活困顿、风雨交加的场景,更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杜甫“诗史”与“诗圣”的深厚功底。
一、原文节选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内容简述
这首诗以诗人自身的生活困境为切入点,通过描写秋风破屋、孩童抢茅、夜雨难眠等细节,展现了他在贫困中依然心系天下的情怀。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成为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舍己为人的情怀。
三、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八月的秋风猛烈地呼啸,把我的屋顶上的三层茅草都卷走了。 |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茅草飞过江水洒落在江边,高的挂在高高的树梢上,低的飘荡着沉入池塘深处。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 南村的一群小孩欺负我年老体弱,竟敢当面把我当作小偷。 |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他们公然抱着茅草走进竹林,我嘴唇干裂喊也喊不住,回来只能扶着拐杖独自叹息。 |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不久风停了,乌云密布,天色渐渐暗下来。 |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被子用了多年冰冷如铁,孩子睡不安稳,把被里都蹬破了。 |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屋子里到处漏水,没有干燥的地方,雨点像织成的麻一样连绵不断。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自从战乱以来就很少能睡个好觉,漫长的夜晚湿透了衣裳,怎么才能到天亮呢?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怎么才能有千万间宽敞的大屋,让天下的贫寒之士都能安居乐业,风雨都不动,安稳如山!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唉!什么时候眼前能突然出现这样的房屋,即使我的茅屋被毁,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
四、总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是杜甫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忧国忧民精神的集中体现。诗中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也有对理想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个人的艰难与天下人的苦难,杜甫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与博大的胸怀,使这首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