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问答网站首页常识问答
人的脚上有多少个穴位重要的有哪几个分别都起哪
- 编辑:詹佳曼
- 2025-09-23 06:57:56
- 来源:网易
【人的脚上有多少个穴位重要的有哪几个分别都起哪】人体的足部是经络的重要通道,中医认为“脚是第二心脏”,足部不仅与全身脏腑经络密切相关,还分布着大量穴位。这些穴位在针灸、按摩、推拿等传统疗法中具有重要地位。那么,人的脚上到底有多少个穴位?哪些是重要的穴位?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下面是对这一问题的总结和整理。
一、脚部穴位数量概述
根据《黄帝内经》和现代中医理论,足部共有约60多个穴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20个左右。这些穴位大多分布在足底、足背及足侧,与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等经络相连。
二、重要的脚部穴位及其作用(表格)
序号 | 穴位名称 | 所属经络 | 位置 | 功能与作用 |
1 | 涌泉穴 | 足少阴肾经 | 足底前1/3凹陷处 | 健脑益智、清热降火、调节肾功能、缓解疲劳 |
2 | 太冲穴 | 足厥阴肝经 | 足背第1、2跖骨间 | 疏肝理气、平肝潜阳、调理情绪、缓解头痛 |
3 | 三阴交 | 足太阴脾经 | 内踝尖上3寸 | 调节脾胃、补血养肝、调理妇科疾病、改善失眠 |
4 | 阴陵泉 | 足太阴脾经 | 膝下胫骨内侧髁下 | 健脾利湿、消肿止痛、调理消化系统 |
5 | 解溪穴 | 足阳明胃经 | 足背踝关节前方 | 舒筋活络、缓解足踝疼痛、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
6 | 商丘穴 | 足太阴脾经 | 内踝前下方凹陷处 | 健脾化湿、调理脾胃、缓解水肿 |
7 | 太白穴 | 足太阴脾经 | 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后方 | 健脾和胃、调和气血、缓解腹胀 |
8 | 行间穴 | 足厥阴肝经 | 足背第1、2趾间 | 清肝泻火、疏肝解郁、缓解烦躁易怒 |
9 | 陷谷穴 | 足阳明胃经 | 足背第2、3跖骨间 | 健脾和胃、通经活络、调理消化 |
10 | 丰隆穴 | 足阳明胃经 | 外踝尖上8寸 | 化痰祛湿、通络止痛、调理脾胃 |
11 | 昆仑穴 | 足太阳膀胱经 |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 | 舒筋活络、缓解腰腿痛、改善足部酸痛 |
12 | 申脉穴 | 足太阳膀胱经 | 外踝下凹陷处 | 安神定志、缓解失眠、调理精神状态 |
13 | 照海穴 | 足少阴肾经 | 内踝下凹陷处 | 养阴清热、安神助眠、调理咽喉 |
14 | 阳陵泉 | 足少阳胆经 | 膝下腓骨小头前下方 | 舒筋活络、缓解膝关节疼痛、调理胆经 |
15 | 中封穴 | 足厥阴肝经 | 内踝前凹陷处 | 疏肝理气、调理生殖系统、改善下肢麻木 |
16 | 阴谷穴 | 足少阴肾经 | 膝内侧后方 | 补肾益精、调理泌尿系统、缓解腰膝酸软 |
17 | 大钟穴 | 足少阴肾经 | 内踝后方凹陷处 | 补肾强骨、调理肾虚、改善耳鸣 |
18 | 太赫穴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跟内侧凹陷处 | 舒筋活络、缓解足底疼痛、调理下肢循环 |
19 | 足临泣 | 足少阳胆经 | 足背第4、5跖骨间 | 疏肝解郁、通经活络、调理月经 |
20 | 风市穴 | 足少阳胆经 | 大腿外侧中线上 |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缓解下肢麻木 |
三、总结
脚部穴位虽多,但关键穴位主要集中在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上。通过按摩、艾灸或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缓解病痛的作用。日常生活中,适当刺激这些穴位,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睡眠、缓解疲劳。
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保健,如有不适,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