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问答网站首页常识问答
什一而税的出处
- 编辑:郎昌云
- 2025-09-30 02:06:02
- 来源:网易
【什一而税的出处】“什一而税”是中国古代一种赋税制度,意指每十户中抽取一户的赋税,即税率约为10%。这一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现和演变,主要出现在先秦至汉代之间。
一、总结
“什一而税”最早见于《左传》等先秦文献,是古代对赋税征收比例的一种描述。其核心含义是按户征税,每十户中取一户作为税赋。这种制度在周代初期较为常见,后逐渐被其他更复杂的税制所取代。尽管“什一而税”并非一个严格的制度名称,但在历史研究中常被用来概括早期的轻税政策。
二、表格:什一而税的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民不加赋而财用足。”但“什一而税”一词则多见于后世文献,如《孟子》《汉书》等。 |
含义 | 每十户中抽取一户的赋税,税率约为10%。 |
出现时期 | 先秦至汉代,尤其在周代初期较为流行。 |
相关文献 | 《左传》《孟子》《汉书·食货志》《史记》等 |
背景 | 周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百姓耕种需缴纳一定比例的税赋。“什一而税”是当时较轻的税制之一,体现了“薄赋敛”的思想。 |
演变 | 随着土地私有化和赋税制度的变化,“什一而税”逐渐被“租庸调”、“两税法”等制度取代。 |
意义 | 是中国古代轻税政策的象征,反映了儒家“仁政”理念对赋税制度的影响。 |
三、结语
“什一而税”虽非正式的制度名称,但它在古代政治与经济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早期统治者对民生的关注,也为后世赋税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了解“什一而税”的出处与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财政制度与社会结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