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问答网站首页常识问答

苏轼方山子传翻译

  • 编辑:诸葛岩彦
  • 2025-10-06 15:20:44
  • 来源:网易

苏轼方山子传翻译】一、文章总结

《方山子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为友人陈慥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文章通过描写方山子的生平经历,展现了他从少年豪侠到隐逸山林的转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高洁人格的推崇。

全文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叙事又有议论,体现了苏轼散文的典型风格。文章不仅是一篇传记,更是一篇寄托情怀、表达志向的作品。

二、内容概要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位隐士。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那样的人,乡里的侠客都尊崇他。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等到年纪稍大后,他改变志向,开始读书,想借此在世上有所作为,但最终没有遇到机会。
久之,闻其名,因往见焉。 过了许久,我听说了他的名声,于是前去拜访他。
其妻曰:“君莫之忘也。” 他的妻子说:“你不要忘记自己原本的样子。”
余既耸然异之,而又悲夫古今人之不同也。 我听了之后非常惊讶,又感慨古今人的不同。
方山子亦自笑曰:“吾命可知矣!” 方山子也自己笑着说:“我的命运可以预料了!”
吾今老矣,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欲归去来兮! 我现在老了,不能再为了五斗米而低头,想要归隐了!
惜乎!方山子之志,未竟也。 可惜啊!方山子的志向,未能完成。

三、文章主旨分析

《方山子传》表面上是为一位隐士作传,实则借古喻今,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无奈,以及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反思。方山子的经历象征着许多士人在仕途与隐逸之间的挣扎,苏轼通过对他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由人生的向往。

四、结语

《方山子传》不仅是对一个人物的记录,更是苏轼思想与情感的体现。文章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结构紧凑却不失文采,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古代人物传记作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