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问答网站首页常识问答

惕厉词语解释是什么

  • 编辑:赵鹏容
  • 2025-10-08 21:07:53
  • 来源:网易

惕厉词语解释是什么】在汉语中,“惕厉”是一个较为文雅且带有警示意味的词语,常用于表达一种警觉、警惕和自我约束的态度。为了更好地理解“惕厉”的含义及其用法,以下将从词语解释、出处来源、现代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词语解释

“惕厉”一词由“惕”与“厉”两个字组成:

- 惕:意为警觉、警惕,表示对危险或错误保持高度注意。

- 厉:有严格、严肃、警惕之意,也可引申为激励、督促。

因此,“惕厉”整体上表达的是时刻保持警觉、自我约束、不松懈的状态,常用于强调一种严肃、自律的生活态度或行为方式。

二、词语来源

“惕厉”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见于《尚书》《左传》等经典著作中,多用于描述君主或士人应具备的品德修养。

例如:

> 《尚书·大禹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命弗僭,罔敢怠荒。汝惟不怠,厥修乃来,予乃屡省,而汝亦惕厉。”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若能勤勉修德,成就功业,天命就不会背弃你,也不可懈怠。你要时刻警醒自己,我也会多次反省,你也应保持警惕。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惕厉”虽不常用,但在正式文章、文学作品或个人修养类内容中仍可见其身影,通常用于表达:

- 对自身行为的自我要求;

- 对未来风险的预见性思考;

- 对责任与使命的重视。

例如:

> 在工作中,我们应始终保持惕厉之心,避免因疏忽而造成失误。

四、总结归纳(表格形式)

项目 内容说明
词语名称 惕厉
词语结构 由“惕”与“厉”组成
基本含义 警觉、警惕、自我约束、严肃对待事物
出处来源 《尚书》《左传》等古代文献
现代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文学作品、个人修养类内容
使用场景 强调自律、警惕、责任感、对未来风险的防范
近义词 警惕、警觉、自省、自律
反义词 松懈、麻痹、放纵

五、结语

“惕厉”一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值得我们深入体会。它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修养,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工作乃至人生选择时,要时刻保持清醒与警觉,不因一时的安逸而失去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