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问答网站首页常识问答
偃武修文名词解释
- 编辑:宗枫辉
- 2025-10-22 04:09:43
- 来源:网易
【偃武修文名词解释】“偃武修文”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尚书·大禹谟》:“戒于水火,慎于焚炙,惟荒帷幕,用成其德。乃命于帝,曰:‘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遂命之为‘文王’,而‘偃武修文’。”后世常用此成语形容在国家强盛之后,停止战争、重视文化教育、提倡文治的治国策略。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解释 |
偃武 | 意思是停止武力、废除战争。 |
修文 | 指发展文化、重视文教、推崇礼仪。 |
偃武修文 | 合起来表示在和平时期,以文治为主,不再依赖武力,强调道德和文化的建设。 |
二、出处与背景
“偃武修文”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原指周文王在天下安定后,不靠武力而是依靠文德治理国家。后来这一理念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中,成为儒家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许多朝代在稳定政权后,都会采取“偃武修文”的政策,如汉初的“休养生息”,唐朝的“贞观之治”,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三、含义与应用
内容 | 说明 |
政治意义 | 强调通过文化和道德来治理国家,而非依赖军事力量。 |
社会影响 | 促进教育、文学、艺术的发展,提升国民素质。 |
现实意义 | 在现代,可理解为推动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等非暴力手段治理国家。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偃武修文”的关系 |
以文治国 | 用文化手段治理国家 | 相近,但更强调文治的主导地位 |
武力统一 | 依靠武力实现国家统一 | 与“偃武修文”形成对比 |
文明教化 | 通过文明和教化引导民众 | 与“修文”有相似之处 |
五、总结
“偃武修文”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重要体现。它倡导在和平时期以文教为主,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和谐,对后世的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现代社会,这一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文化与道德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