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问答网站首页常识问答
夭寿的汉语大词典
- 编辑:步邦霄
- 2025-10-22 20:21:26
- 来源:网易
【夭寿的汉语大词典】“夭寿”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常被用作一种口语化的表达,带有戏谑或调侃的意味,但其本义却与现代用法大相径庭。《汉语大词典》作为一部权威的汉语辞书,对“夭寿”的解释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历史演变,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化。以下是对“夭寿”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详细梳理与总结。
一、词语释义
| 词语 | 释义 | 出处/来源 |
| 夭寿 | 古代指短命、早死。多用于对人不幸早逝的哀悼。 | 《诗经·小雅·何草不黄》:“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尚寐无觉,尚寐无聪。”(注:古文中“夭”有早死之意) |
| 夭寿 | 现代口语中,常用来表示惊讶、不满或讽刺,如“你这是要夭寿啊!” | 民间俗语,广泛流传于各地方言中 |
二、历史演变
“夭寿”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多用于描述人的早逝,具有较强的悲悯色彩。例如,在《左传》《史记》等古籍中,“夭”常与“亡”、“卒”等词连用,表示早年去世。而“寿”则指寿命,因此“夭寿”合起来即为“早死”。
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在近代以来,这一词汇逐渐脱离了原本的严肃含义,转而成为一种带有戏谑意味的口头禅。尤其是在南方方言区,如广东话、闽南语中,“夭寿”常被用来表达惊讶、无奈或责备的情绪,类似普通话中的“倒霉”或“遭殃”。
三、现代用法举例
| 场景 | 用法 | 示例 |
| 日常对话 | 表达惊讶或不满 | “你这手机怎么又坏了?真是夭寿!” |
| 调侃朋友 | 带有玩笑性质 | “你今天又迟到,真夭寿!” |
| 方言中 | 语气词使用 | 广东话中“夭壽啦”表示“倒霉啦” |
四、文化背景分析
“夭寿”一词的演变,反映出汉语中一些词汇从正式到口语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不仅与语言本身的自然发展有关,也受到地域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古代,人们对于死亡充满敬畏,因此“夭寿”带有沉重的情感色彩;而在现代,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语言的通俗化,这一词汇逐渐变得轻松甚至幽默。
此外,“夭寿”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方式也存在差异。例如,在粤语中,“夭寿”更多地作为一种感叹词,而在普通话中则更偏向于调侃或批评。
五、结语
“夭寿”一词从古代的哀悼之词,演变为现代的日常用语,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适应性。《汉语大词典》作为一部全面收录汉语词汇的权威工具书,不仅记录了“夭寿”的原始意义,也为现代人理解其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无论是研究语言学,还是了解民俗文化,“夭寿”都是一条值得深入探讨的线索。
总结:
“夭寿”最初是表示早逝的词语,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口语化的表达,常见于调侃、抱怨或感叹之中。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多样,反映了语言的灵活性与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