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问答网站首页常识问答
榆枋的汉语大词典榆枋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
- 编辑:阎柔天
- 2025-10-29 02:05:33
- 来源:网易
【榆枋的汉语大词典榆枋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榆枋”一词在汉语中较为少见,但在古文和辞书中有所记载。为了更好地理解“榆枋”的含义及其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本文将从词义、出处及词典收录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词义解析
“榆枋”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榆”与“枋”两个字组成。
- 榆:一种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果实为翅果,常用于木材或作为观赏植物。
- 枋:原指木料的一种,也可引申为屋梁、柱子等建筑构件。
合起来,“榆枋”通常用来指代榆树和枋木,有时也用作比喻,表示小材或微不足道的事物。在古文中,常有“榆枋之志”一类的表达,意指志向不高远,仅满足于眼前的小利益或小成就。
二、出处与用法
“榆枋”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庄子·逍遥游》中有“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虽然《庄子》中没有直接出现“榆枋”,但“榆枋”一词常被用于注释或后人引用中,象征小器或局限。
此外,在唐代诗人白居易、宋代文人苏轼等作品中也有使用“榆枋”一词,多用于自谦或讽刺他人志向不高。
三、《汉语大词典》收录情况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汉语辞书,收录了大量古今汉语词汇,包括一些较为冷僻的词语。以下是关于“榆枋”在《汉语大词典》中的收录情况: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 | 榆枋 |
| 注音 | yú fāng |
| 词性 | 名词(有时可作动词) |
| 释义 | 1. 榆树与枋木的合称。 2. 借指小材或微不足道之物。 3. 古代常用作比喻,表示志向不大。 |
| 出处 | 《庄子·逍遥游》(间接引用) 唐宋诗词中常见用法 |
| 用法举例 | “榆枋之志”、“不慕榆枋之利” |
| 词性变化 | 多为名词,偶尔用于形容词或动词 |
四、总结
“榆枋”是一个较为古典的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文和诗词中,常用于比喻小材或志向不高。在《汉语大词典》中,它被明确收录,释义清晰,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历史演变。对于研究古代文学、语言学以及文化背景的人来说,“榆枋”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词语。
附:关键词汇总
- 榆枋
- 汉语大词典
- 古文词汇
- 小材比喻
- 词义解析
- 出处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