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问答网站首页常识问答
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
- 编辑:蒋香邦
- 2025-10-29 17:28:18
- 来源:网易
【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一、
“鹬蚌相争”是一个源自《战国策·赵策四》的寓言故事,讲述的是鹬与蚌在争夺食物时发生争斗,最终被渔夫同时捕获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双方互不相让,结果却让第三方得利,强调了争执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该故事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醒人们在面对冲突时应冷静思考,避免因小失大。
二、原文及翻译表格:
| 原文 | 翻译 |
|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晴,必无蚌矣!’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无鹬矣!’于是鹬蚌相持,而不能相胜。渔者得而并禽之。” | 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去对赵惠王说:“我刚才路过易水,看见一只蚌正出来晒太阳,一只鹬来啄它的肉,蚌便合上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晴,你肯定活不了!’蚌也对鹬说:‘你今天不走,明天不走,你也活不了!’于是鹬和蚌互相拉扯,谁也胜不了谁。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一起抓走了。” |
三、延伸理解:
“鹬蚌相争”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现实生活的写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矛盾和竞争时,不应只顾一时的胜负,而应考虑长远利益,避免因小失大。同时,也警示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或商业合作中,应保持理性与克制,防止陷入两败俱伤的境地。
在现代社会,“鹬蚌相争”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人际间的互不信任等。只有学会沟通与妥协,才能实现共赢。
结语:
“鹬蚌相争”虽短小精悍,但蕴含哲理深远。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一典故,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冲突,提升自己的智慧与处世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