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问答网站首页精选问答
皮里阳秋的意思和造句介绍
- 编辑:龙恒红
- 2025-09-17 23:48:01
- 来源:网易
【皮里阳秋的意思和造句介绍】“皮里阳秋”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每有举动,必先谋于众。时人谓之‘皮里阳秋’。”原意是形容人外表温和、内心却有分明的是非判断,表面上不露声色,实际上心中自有主张。后来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人说话含蓄、表面不表态,实则心中有数,或指文章、言辞中暗含褒贬。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皮里阳秋 |
拼音 | pí lǐ yáng qiū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释义 | 表面不表态,内心有明确的判断;形容人含蓄、有主见,或文章含蓄有深意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态度或文章风格 |
近义词 | 阴阳怪气、含而不露、心知肚明 |
反义词 | 直言不讳、表里如一 |
二、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对这件事的态度很“皮里阳秋”,表面上不置可否,其实心里早有定论。 | 描述一个人表面不表态,实则心中有数 |
这篇文章写得很有“皮里阳秋”的味道,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机锋。 | 形容文章含蓄而有深意 |
老张为人圆滑,“皮里阳秋”是他的特点,从不轻易得罪人。 | 形容人处事老练、不轻易表露观点 |
在会议上,他始终“皮里阳秋”,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想法。 | 表达对某人态度模糊的评价 |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人的态度或文章风格,不适合形容行为或事件本身。
2. 语境要求:需在较为正式或书面语的场合使用,口语中较少出现。
3. 搭配建议:常与“态度”、“语言”、“文章”等词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四、总结
“皮里阳秋”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外柔内刚”的处世智慧。它不仅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点,也常被用来评价文学作品的风格。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适当使用,可以提升语言的深度与表现力。但需要注意语境与搭配,避免误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