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问答网站首页精选问答

什么是巴彬斯基反射

  • 编辑:管贤鹏
  • 2025-09-29 10:05:19
  • 来源:网易

什么是巴彬斯基反射】巴彬斯基反射(Babinski Reflex)是一种在神经系统检查中常用的临床体征,用于评估大脑和脊髓的功能状态。它由法国神经学家弗朗索瓦·巴宾斯基(Francois Babinski)于1896年首次描述。该反射的出现通常提示锥体束损伤,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或脊髓损伤等。

巴彬斯基反射是通过刺激足底皮肤引发的一种异常反射反应,正常情况下,成人应表现为脚趾向内收拢,而婴儿则可能表现出脚趾张开。如果成年人出现脚趾张开并伴有大脚趾背屈,则称为巴彬斯基征阳性,这通常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标志。

巴彬斯基反射简明对比表:

项目 内容
名称 巴彬斯基反射(Babinski Reflex)
提出者 弗朗索瓦·巴宾斯基(Francois Babinski)
提出时间 1896年
检查方法 用钝物轻划足底外侧缘
正常反应 脚趾向内收拢(屈曲)
异常反应(阳性) 脚趾张开,大脚趾背屈(伸展)
适用人群 成人(婴儿可为生理性)
临床意义 提示锥体束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常见病因 脑卒中、脑肿瘤、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等

小结:

巴彬斯基反射是神经系统评估中的重要指标,其阳性结果往往提示潜在的神经功能障碍。医生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会常规测试此反射,以帮助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