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验问答网站首页经验问答

岂可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出处

  • 编辑:颜军东
  • 2025-09-20 07:12:37
  • 来源:网易

岂可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出处】一、

“岂可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古语,常用于表达在面对人生挫折或不公时的一种处世态度。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在努力之后,即使结果不如预期,只要内心无愧,便足以坦然面对。

该句最早出自清代文学家梁启超的《新民说》,但在实际使用中,许多人将其误认为是出自古代文人之手,如苏轼、范仲淹等。实际上,它的来源较为明确,属于近代思想家的作品。

尽管如此,这句格言因其深刻的内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广泛引用和传播,成为激励人们坚持原则、追求内心安宁的重要座右铭。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原文出处 清代梁启超《新民说》
原文原句 “岂可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重要人物之一。
含义解释 表达一种面对现实困境时的豁达态度,强调尽力而为后,只要内心无愧即可。
常见误传来源 常被误认为出自苏轼、范仲淹等古代文人,实为近代作品。
使用场景 适用于人生挫折、工作压力、道德抉择等情境,鼓励人们坚守良知。
文化影响 被广泛引用,成为激励人心的经典语句之一。

三、结语

“岂可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虽非古代经典名句,但其传达的价值观却与传统儒家思想高度契合。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正直与坚定,比追求外在的成功更为重要。无论身处何境,只要无愧于心,便是对生命最好的交代。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