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验问答网站首页经验问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及出处
- 编辑:喻涛娟
- 2025-10-23 13:17:48
- 来源:网易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及出处】一、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一句出自《左传》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做事情时,第一次鼓起勇气和干劲最为有力,第二次则逐渐减弱,第三次则完全耗尽。这句话强调了做事要抓住最佳时机,不可拖延或反复。
该语句最早出现在《左传·庄公十年》中,是关于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之间长勺之战的记载。文中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说明了战争中士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敌军士气的变化来取得胜利。
二、翻译与出处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 出处 | 《左传·庄公十年》 |
| 原文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 翻译 |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最旺盛,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
| 含义 | 指做事要趁热打铁,不可拖沓;也比喻人的精神状态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 |
| 应用 | 常用于鼓励人们把握时机,迅速行动;也可用于分析团队或个人在连续任务中的表现变化。 |
三、原文节选(《左传·庄公十年》)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这段文字讲述了鲁国大夫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以弱胜强的过程。其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正是曹刿对齐军士气变化的分析,也体现了他深谋远虑的军事思想。
四、现实意义
1. 把握时机: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善于抓住最佳时机,避免错过关键点。
2. 保持专注:长时间的重复工作容易让人疲惫,应合理安排节奏,避免效率下降。
3. 团队管理:在团队协作中,领导者应注意成员的状态变化,适时调整策略,激发持续动力。
五、结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智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同时也要懂得审时度势,合理安排节奏,才能事半功倍。
如需进一步了解《左传》或相关历史背景,可查阅《左传》全文或相关研究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