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常问答网站首页日常问答
什么叫做补特伽罗
- 编辑:谭行建
- 2025-09-29 05:30:35
- 来源:网易
【什么叫做补特伽罗】在佛教术语中,“补特伽罗”(梵语:Pudgala)是一个较为深奥的概念,常出现在佛教哲学和教义的讨论中。它与“我”、“人”等概念密切相关,但在佛教中,这一概念往往被用来探讨“无我”的思想。
一、
“补特伽罗”是梵文“Pudgala”的音译,意为“有情众生”或“个体”。在佛教中,这个词常被用来指代一个具有感知、意识和行为能力的生命体,但并非指一个固定不变的“自我”或“灵魂”。
在佛教教义中,尤其在小乘佛教中,补特伽罗被认为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合而成的暂时存在,没有独立、永恒的自性。因此,补特伽罗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我”,而是一个由因缘聚合而成的假名。
在大乘佛教中,尤其是唯识学派,补特伽罗的概念被进一步发展,强调其为“假有”,即虽然显现为个体,但本质为空。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补特伽罗 |
梵文原词 | Pudgala |
含义 | 有情众生、个体、假名 |
佛教立场 | 非真实存在,依因缘聚合而生 |
是否为“我” | 否,佛教主张“无我” |
小乘观点 | 五蕴和合,无自性 |
大乘观点 | 假有,非实有 |
常用领域 | 佛教哲学、教义分析、唯识学说 |
现代理解 | 可理解为“个体生命”或“人格” |
三、补充说明
在日常使用中,“补特伽罗”一词较少被直接使用,更多是在学术或佛学研究中出现。它的核心意义在于帮助人们理解佛教的“无我”观念,从而破除对“自我”的执着。
此外,在佛教经典如《阿含经》和《瑜伽师地论》中,补特伽罗常被用来区分“有情”与“无情”,强调众生皆具觉知与轮回的可能。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补特伽罗”虽然是一个看似简单的词汇,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佛教哲理。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佛教的核心思想——“诸法无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