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常问答网站首页日常问答
史记汲黯原文内容及翻译
- 编辑:淳于翠琳
- 2025-10-01 09:34:44
- 来源:网易
【史记汲黯原文内容及翻译】《史记·汲黯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人物传记,记载了西汉时期著名官员汲黯的生平事迹。汲黯为人正直、刚正不阿,虽身处权臣当道的环境,仍坚持原则,敢于直言进谏,深得百姓爱戴,但也因此屡遭贬斥。
一、原文
汲黯(字长孺),是西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大臣,以清廉正直、敢于直谏著称。他曾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如中郎、淮阳太守等,因多次上书言事,触怒权贵,屡遭贬官。他与张汤、公孙弘等人关系紧张,曾因直言被贬为东海郡太守。尽管仕途坎坷,但他始终坚守气节,不随波逐流。
汲黯在朝中以“好直谏,守节死义”闻名,其言行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士大夫的楷模。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 |
其先有功于周,封于汲,因氏焉。 | 他的祖先曾在周朝立下功劳,被封在汲地,于是以“汲”为姓。 |
孝景帝时,为太子洗马。 | 汉景帝时期,他曾担任太子的洗马(太子侍从官)。 |
武帝即位,为谒者。 | 汉武帝即位后,他担任谒者(传达皇帝诏令的官员)。 |
北方多豪强,难治。 | 北方地区多豪强势力,难以治理。 |
黯为淮阳太守,数月,天下大治。 | 汲黯担任淮阳太守,几个月后,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 |
黯性倨,少礼,好直谏,守节死义。 | 汲黯性格傲慢,不拘小节,喜欢直谏,坚守气节,不惜牺牲性命。 |
每见上,未尝不谏。 | 每次见到皇帝,他从未不提出谏言。 |
上曰:“人诚能自持其身,何患不能自立?” | 皇帝说:“如果一个人能够自我约束,还担心不能自立吗?” |
黯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 | 汲黯说:“陛下内心欲望多,却表面上施行仁义,这怎么行呢?” |
上默然。 | 皇帝沉默不语。 |
三、总结
《史记·汲黯列传》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刻画了一个正直、刚烈、不畏权势的士大夫形象。汲黯虽屡遭贬谪,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体现了儒家“士不可不弘毅”的精神。他的事迹不仅反映了汉代政治生态,也展现了士人风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篇文章不仅是历史记录,更是道德与人格的典范,值得后人深思与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