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常问答网站首页日常问答
西窗剪烛是什么意思
- 编辑:支善蕊
- 2025-10-16 08:08:30
- 来源:网易
【西窗剪烛是什么意思】“西窗剪烛”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原句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相聚、共度时光的期盼。
一、含义总结
“西窗剪烛”字面意思是:在西边的窗户下,剪去蜡烛的灯芯,使灯光更明亮。这一动作象征着夜晚独处、沉思、怀人的情景。后世多用“西窗剪烛”来表达思念、孤独、期待重逢的情感,尤其常用于描写夫妻、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二、出处与背景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 |
| 原文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 作者 |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
| 背景 | 诗人为思念远在他乡的亲人或友人而作,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
三、引申意义
| 意义 | 解释 |
| 思念之情 | 表达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怀念 |
| 孤独寂寞 | 描绘夜晚独处、思绪万千的状态 |
| 期待团聚 | 含有对未来重逢、共度时光的期望 |
| 文学意象 | 常用于诗词、散文中,营造浪漫、感伤的氛围 |
四、现代应用
“西窗剪烛”虽为古语,但在现代文学、影视作品、诗歌创作中仍常被引用,用来表达一种细腻、含蓄的情感。它不仅是一种生活场景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五、相关诗句推荐
-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其他诗词中类似意境的句子
-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六、结语
“西窗剪烛”不仅是对一个生活细节的描写,更是古人情感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情感细腻描写的重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窗剪烛”都是一种值得品味和传承的文化意象。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