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常问答网站首页日常问答
焉用亡郑以陪邻的原文及翻译
- 编辑:郑素志
- 2025-10-21 20:38:23
- 来源:网易
【焉用亡郑以陪邻的原文及翻译】一、
“焉用亡郑以陪邻”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历史事件之一。这句话是郑国大夫烛之武在劝说秦国撤军时所说的一段话,表达了他对秦国与郑国关系的深刻分析,以及对秦晋联合攻打郑国后果的担忧。
该句的意思是:“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实力呢?”这句话体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展现了古代政治家的谋略和语言艺术。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句话的背景和含义,以下将从原文、翻译、出处及语义等方面进行整理,并通过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项目 | 内容 |
原文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出处 | 《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 |
作者 | 左丘明(相传为春秋时期史官) |
译文 |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实力呢? |
语义解析 | 这句话是在质疑秦穆公出兵攻打郑国的合理性。郑国地处中原,与秦国相隔较远,而晋国则靠近郑国。若秦攻郑,晋国自然受益,这不符合秦国的利益。烛之武正是以此劝说秦穆公放弃进攻。 |
历史背景 | 春秋时期,晋国与秦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危急,派烛之武前往秦国劝退。烛之武以利害关系说服秦穆公,最终秦晋两国撤军,郑国得以保全。 |
三、语境与意义分析
“焉用亡郑以陪邻”不仅是一句问句,更是烛之武运用逻辑推理和外交策略的关键所在。他指出,秦国如果攻打郑国,虽然表面上是帮助晋国,但实际上却是在壮大晋国的力量,这对秦国来说是不利的。这种“损己利人”的行为显然是不理智的。
这句话也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各国之间既有联盟,也有竞争,外交手段往往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四、总结
“焉用亡郑以陪邻”出自《烛之武退秦师》,是古代外交智慧的典范。通过分析其原文、翻译及历史背景,可以看出这句话不仅是对秦穆公的劝谏,也体现了当时政治斗争中的理性思考。它提醒人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注重长远利益,避免因一时之利而损害自身根本利益。
如需进一步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完整故事或相关历史人物,可继续查阅《左传》或相关历史文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