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识问答网站首页学识问答

齐鲁青未了全诗

  • 编辑:曲纯咏
  • 2025-09-20 03:30:52
  • 来源:网易

齐鲁青未了全诗】一、

“齐鲁青未了”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原诗为: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在青年时期所作,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并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高峰、胸怀天下的豪情。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意指泰山之青翠绵延不绝,象征着自然的壮美与永恒。

本篇内容将围绕“齐鲁青未了”展开,分析其出处、含义、艺术特色及文化意义,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二、内容分析

1. 出处与背景

- 出处:《望岳》——杜甫

- 创作时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

- 背景:杜甫年轻时游历山东,登泰山而作,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个人志向。

2. 字面解释

- 齐鲁:古代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今山东一带。

- 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没有尽头。

整句意思是:泰山的青翠景色在齐鲁大地上无边无际,尽收眼底。

3. 深层含义

- 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含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示;

- 展现诗人积极进取、志在高远的精神风貌。

4. 艺术特色

项目 内容
语言风格 简洁凝练,意境深远
意象运用 泰山、云雾、飞鸟等自然景象
对比手法 “造化钟神秀”与“阴阳割昏晓”形成对比
情感表达 抒发豪情壮志,充满激情

5. 文化意义

- 成为后世描写山水诗的经典之作;

- “齐鲁青未了”成为形容山川壮丽、景色无限的常用语;

- 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三、总结

“齐鲁青未了”不仅是一句诗中的名句,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自然与人文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与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与抱负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杜甫的才华,也能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四、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诗句来源 杜甫《望岳》
诗句原文 齐鲁青未了
作者 杜甫
创作时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
释义 泰山的青翠景色在齐鲁大地绵延不断
深层含义 赞美自然、抒发志向、体现豪情
艺术特色 简洁凝练、意境深远、对比手法
文化意义 山水诗经典、象征自然与理想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历史影响或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可继续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