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识问答网站首页学识问答

塞下曲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简述

  • 编辑:苗凡妹
  • 2025-09-26 16:23:07
  • 来源:网易

塞下曲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简述】《塞下曲》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边塞诗,反映了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英勇精神。全诗语言雄浑有力,情感深沉,展现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独特风貌。

一、原文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二、翻译

译文:

五月的天山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没有花朵,只有寒冷。

在笛声中听到《折柳》曲,春天的景色却从未见过。

清晨随着战鼓出征,夜晚抱着马鞍入睡。

我愿用腰间的利剑,直接去斩杀敌人的首领楼兰。

三、赏析简述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通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等意象,表现了边地环境的恶劣;“笛中闻折柳”则暗含思乡之情;“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生动刻画了战士日夜操练、随时备战的紧张生活;最后两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边疆安定的强烈愿望和豪情壮志。

四、总结与表格

项目 内容
诗歌名称 《塞下曲》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类型 边塞诗
主题 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与爱国情怀
意象 天山雪、笛声、折柳、金鼓、玉鞍
情感 思乡、坚毅、报国之志
艺术特色 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情感真挚
代表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看到了边塞风光的苍凉与壮阔,也感受到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李白以豪放的笔触,写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