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识问答网站首页学识问答
十二个时辰名称和对应的时间段
- 编辑:骆明成
- 2025-09-30 22:47:49
- 来源:网易
【十二个时辰名称和对应的时间段】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是古代人用来划分一天时间的一种方式,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理解,也反映了当时的生活节奏与文化内涵。十二时辰制度起源于周代,广泛应用于历法、天文、农业、军事等领域,至今仍在部分传统文化中有所体现。
十二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个时辰对应现代时间的两个小时,因此一天共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下面是对这十二个时辰的详细总结及对应时间段的整理。
十二时辰名称及对应时间段总结
1. 子时:夜半,即23:00至凌晨1:00,是一天的开始,也被称为“夜半”或“鼠时”,象征万物沉睡。
2. 丑时:凌晨1:00至3:00,又称“鸡鸣”,是人们起床准备劳作的时刻。
3. 寅时:3:00至5:00,称为“平旦”或“虎时”,是天将亮未亮之时。
4. 卯时:5:00至7:00,称为“日出”或“兔时”,太阳初升,万物苏醒。
5. 辰时:7:00至9:00,称“食时”或“龙时”,是人们开始进食、工作的时段。
6. 巳时:9:00至11:00,称为“隅中”或“蛇时”,太阳逐渐升高,阳光充足。
7. 午时:11:00至13:00,称为“日中”或“马时”,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8. 未时:13:00至15:00,称为“日昳”或“羊时”,是午后稍凉的时段。
9. 申时:15:00至17:00,称为“哺时”或“猴时”,适合户外活动。
10. 酉时:17:00至19:00,称为“日入”或“鸡时”,夕阳西下,一天接近尾声。
11. 戌时:19:00至21:00,称为“黄昏”或“犬时”,是家人团聚、休息的时刻。
12. 亥时:21:00至23:00,称为“人定”或“猪时”,是夜深人静、准备入睡的时段。
十二时辰对照表
时辰名称 | 对应时间 | 备注 |
子时 | 23:00 - 01:00 | 夜半,万物沉睡 |
丑时 | 01:00 - 03:00 | 鸡鸣,起床准备 |
寅时 | 03:00 - 05:00 | 平旦,天将明 |
卯时 | 05:00 - 07:00 | 日出,万物苏醒 |
辰时 | 07:00 - 09:00 | 食时,开始进食工作 |
巳时 | 09:00 - 11:00 | 隅中,阳光充足 |
午时 | 11:00 - 13:00 | 日中,最热时段 |
未时 | 13:00 - 15:00 | 日昳,午后稍凉 |
申时 | 15:00 - 17:00 | 哺时,适合外出活动 |
酉时 | 17:00 - 19:00 | 日入,夕阳西下 |
戌时 | 19:00 - 21:00 | 黄昏,家人团聚 |
亥时 | 21:00 - 23:00 | 人定,准备入睡 |
通过了解十二时辰,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的生活节奏,也能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虽然现代时间系统已普遍使用24小时制,但十二时辰仍然在某些场合被引用,如传统节日、中医养生、风水命理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