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识问答网站首页学识问答
疏而不漏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
- 编辑:许丽林
- 2025-10-04 07:54:10
- 来源:网易
【疏而不漏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疏而不漏”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制度、法律或管理等方面虽然看似宽松,但实际上非常严密,没有漏洞。那么,在《汉语大词典》中,“疏而不漏”是如何被解释和收录的呢?本文将从词义、出处、用法以及在《汉语大词典》中的具体条目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词语解析
1. 词义:
“疏而不漏”原意是指事物虽表面看似松散、不严密,但实际运行中却无遗漏,没有漏洞。后多用于形容制度、规则、法律等虽然设计上显得宽松,但执行时却非常严格、细致,不会放过任何细节。
2. 出处:
该成语最早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意思是天道像一张巨大的网,虽然看起来稀疏,但不会有任何东西逃脱。后来演变为“疏而不漏”,强调制度或规则的严密性。
3. 用法:
常用于书面语中,如“国家法律疏而不漏,任何违法行为都难逃法网”。
二、《汉语大词典》中的收录情况
《汉语大词典》是中国最权威的汉语辞书之一,对成语、词汇有详细的解释。以下是“疏而不漏”在《汉语大词典》中的相关信息: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疏而不漏 |
注音 | shū ér bù lòu |
释义 | 指事物虽表面宽松,实则严密,无遗漏。 |
出处 |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制度、法律、规则等严密有效。 |
例句 | 国家法律疏而不漏,任何犯罪行为都难逃制裁。 |
近义词 | 严丝合缝、滴水不漏、无懈可击 |
反义词 | 松松垮垮、漏洞百出、疏于防范 |
三、总结
“疏而不漏”作为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秩序与规则的深刻理解。在《汉语大词典》中,它不仅被完整收录,还提供了详尽的释义、出处和用法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语。
无论是学习中文的学生,还是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都可以通过《汉语大词典》深入了解“疏而不漏”的文化内涵与语言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汇,欢迎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