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识问答网站首页学识问答

雁门的基础解释

  • 编辑:钱华坚
  • 2025-10-22 05:15:42
  • 来源:网易

雁门的基础解释】“雁门”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既可指地理名称,也可作为文学意象或历史典故出现。本文将从基础角度出发,对“雁门”的不同含义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内容。

一、基础解释总结

1. 地理名称:雁门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之一,位于山西省代县境内,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要道。

2. 文学意象:在古诗词中,“雁门”常被用来象征边塞、战争或思乡之情,如唐代诗人李贺《马诗》中的“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其中“雁门”即为边塞之地。

3. 历史典故:雁门关在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争夺的焦点,尤其在汉、唐、明等朝代,是抵御外敌的重要防线。

4. 文化象征:由于“雁”常被视为信使,而“门”代表通道,因此“雁门”也象征着沟通、传递和交流。

二、雁门基础解释一览表

项目 内容
名称 雁门
基本含义 地理名称、文学意象、历史典故、文化象征
地理背景 山西省代县境内的古代关隘,长城重要节点
历史地位 边塞要地,多朝代防御重地,军事战略价值高
文学意义 常用于诗词中,象征边塞、战乱、思乡等情感
文化象征 沟通、传递、交流的象征,体现古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相关人物/作品 李贺《马诗》、杜甫、王昌龄等诗人作品中均有提及

三、结语

“雁门”虽仅为一个词语,但其背后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意义。无论是作为实际存在的关隘,还是作为文人笔下的意象,它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了解“雁门”的基础解释,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