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资讯网站首页要闻资讯
0基础唱歌的方法和技巧
- 编辑:崔芝俊
- 2025-08-30 11:45:59
- 来源:网易
0基础学唱歌不用怕!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坚持练习,任何人都能唱好。以下是分步骤的详细指南,从基础到进阶,帮你快速入门:
一、先打好“呼吸”基础——唱歌的“发动机”
为什么呼吸重要? 唱歌时的“气”是声音的动力,没有稳定的气息,声音会虚、飘、没力量。0基础第一步必须练呼吸!
1. 学会“腹式呼吸”(核心呼吸法)
原理:用腹部(肚脐周围)发力控制气息,而非胸腔或喉咙。
练习步骤:
- 站姿/坐姿: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轻放肚脐两侧,肩膀放松,下巴微收。
- 吸气:用鼻子缓慢吸气,感受肚子像气球一样鼓起(双手能感觉到腹部向外扩张),吸气时不要耸肩或抬胸。
- 呼气:用嘴巴缓慢吐气(想象吹蜡烛),同时收紧腹部,让气息均匀流出,吐气时尽量延长时间(初学者从5秒开始,慢慢练到15-20秒)。
- 每天练3组,每组10次,练到“吸气快、呼气慢、肚子能控制”为止。
2. 呼吸+发声结合:“叹气式”找气息支撑
目的:让气息自然带动声音,避免“扯嗓子”。
练习:
- 自然站立,双手叉腰,先轻轻叹气(“唉——”),感受气息从腹部下沉,声音从胸腔发出(叹气时喉咙放松,像“放松的说话”)。
- 叹气时加入音阶:用“啊”音从低音到高音(如C4→G4),保持叹气的放松感,气息从腹部匀速流出,声音不颤抖、不刺耳。
- 重点:唱每个音时,想象“气息在肚子里撑着”,喉咙像打开的通道,不要紧绷。
二、解决“发声”问题——让声音更“好听”
很多0基础者唱歌时喉咙紧、声音挤,是因为没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记住:唱歌的声音=气息+共鸣。
1. 用“哼鸣”找“头腔共鸣”
原理:“哼鸣”时气息震动鼻腔和头腔,让声音更空灵、有穿透力(比如《青藏高原》的高音靠头腔共鸣)。
练习:
- 闭口哼鸣:嘴巴闭紧,像感冒鼻塞时哼歌,感受眉心、头顶有震动感(“嗯——”,从低音到高音,如C4→E4)。
- 开口哼鸣:哼到高音后,自然打开嘴巴唱“啊”音,保持头腔震动感(比如从“嗯”过渡到“啊”,音高不变)。
- 每天练1分钟,培养“头腔震动”的肌肉记忆。
2. 避免“压嗓子”或“扯嗓子”
错误示范:
- 压嗓子:喉咙紧绷,声音闷在喉咙里(如“扯着嗓子喊”),会伤声带。
- 扯嗓子:用喉咙发力“挤”高音(如唱到高音时脖子青筋暴起),声音会刺耳。
正确做法:
- 喉咙放松:想象喉咙里放了一颗小玻璃球,保持“打哈欠”的放松状态(软腭抬起,喉咙打开)。
- 高音不“扯”:高音时气息下沉到腹部,靠头腔共鸣顶上去,而非用喉咙“硬喊”。
三、练“音准”和“节奏”——唱歌的“基本功”
音准(音高对不对)和节奏(节拍稳不稳)是唱歌的“骨架”,0基础必须从这两点开始练。
1. 练音准:用“钢琴/APP”找“绝对音感”
工具:钢琴(或手机APP“完美钢琴”“唱吧练声”)、节拍器(或“滴答清单”APP)。
练习步骤:
- 从C大调音阶开始(1-2-3-4-5-6-7-1,钢琴上的白键),用“啊”音跟弹,每个音唱2秒,感受音高是否准确(比如弹“do”时,唱“do”的音高和钢琴一致)。
- 慢练:先以“1拍/音”的速度唱,熟练后加快到“半拍/音”,但始终保持音准。
- 进阶:用“模唱旋律片段”(如《小星星》《生日快乐》),先跟钢琴弹的旋律唱,再脱离钢琴清唱,检查是否跑调。
2. 练节奏:用“打拍子+跟唱”培养“节奏感”
原理:节奏=“强弱规律”,比如常见的“2/4拍”(强-弱-强-弱)、“4/4拍”(强-弱-次强-弱)。
练习方法:
- 打拍子:用脚踩(强拍踩重,弱拍轻)或拍手(“强拍拍手,弱拍拍腿”),先练简单节奏型(如“X X | X X |”“X XX | X - |”)。
- 跟唱带节奏的歌:选节奏简单的歌(如《两只老虎》《新年好》),用“la”或“啊”跟唱,边唱边打拍子,确保每个音落在正确的拍上。
- 用节拍器:设置60BPM(每分钟60拍),从“1拍1音”开始,唱“1 2 3 4 | 5 6 7 1 |”,逐渐加快到80BPM。
四、选歌:从“简单”开始,建立自信
0基础最忌讳一上来就挑战高难度(如高音、复杂节奏),否则容易挫败。先选“适合自己”的歌,小步快跑。
1. 选歌标准:
- 音域:适合自己的音域(女生优先C4-A4,男生优先C3-G3,可先查自己的“换声点”,即唱到某个音时喉咙开始紧绷的位置,避开这个范围)。
- 节奏:2/4拍或4/4拍,速度中等(60-100BPM),旋律平缓(没有突然跳很高或很低的音)。
- 情感:先选“中性”的歌(如《小情歌》《南方姑娘》),避免一开始唱悲伤或愤怒的歌(情绪难控制)。
2. 推荐入门歌曲:
- 儿歌:《小星星》《两只老虎》(音域C4-A4)
- 民谣:《成都》(副歌音域C4-E4)、《南山南》(副歌音域C4-G4)
- 流行:《小幸运》(副歌音域C4-F4)、《后来》(副歌音域C4-A4)
五、日常练习:每天15分钟,比“突击2小时”更有效
0基础学唱歌,“高频短时间练习”比“长时间一次性练”效果好。每天15-20分钟,重点练3个
1. 热身(3分钟):
- 腹式呼吸10次(练气息)
- 哼鸣音阶(C4-G4,练共鸣)
- 打拍子+说歌词(比如“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边说边打节奏,让身体适应歌词和节奏的配合)
2. 核心练习(10分钟):
- 跟练1首歌的“副歌片段”(先慢唱,注意音准和节奏,再加速,最后加情感)
- 录下自己的声音,对比原唱,找出问题(比如哪里跑调、气息不足、咬字不清)
3. 复盘(2分钟):
- 总结今天的问题:“今天哪个音总跑调?”“副歌节奏哪里错了?”
- 针对性改:比如跑调就再练那个音的音阶,节奏错就用节拍器慢练10遍。
六、避坑指南:这些错误别犯!
1. 不练呼吸直接唱歌:声音会虚、没底气,练1周呼吸再唱歌效果翻倍。
2. 扯嗓子唱高音:高音靠气息和共鸣,不是喉咙发力,强行扯会伤声带。
3. 盲目模仿“飙高音”:先练稳“中低音”,再挑战高音(比如从C4练到G4,再到A4)。
4. 不录音复盘:自己听录音能发现“音准偏差”“节奏混乱”等细节,比自己感觉“唱得不错”更有用。
七、进阶:加入“咬字”和“情感”
当你能稳定唱准音和节奏后,就可以加入这两个技巧,让歌声更有感染力:
1. 咬字:清晰但不僵硬
- 中文歌词按“字”唱,比如“我/爱/你”,每个字之间有短暂停顿,避免“吞字”或“喷字”(比如“b/p/m/f”等爆破音别太用力)。
- 模仿原唱咬字:听清楚歌手的“归韵”(比如“ang”“ing”的尾音要收住),比如唱“月亮”时,“亮”的尾音要轻收。
2. 情感:用“语气”带动情绪
- 先理解歌词意思:比如唱“开心”的歌,声音上扬、轻快;唱“悲伤”的歌,声音下沉、放缓。
- 模仿歌手的情感处理:比如周杰伦的歌带“咬字模糊”的慵懒感,孙燕姿的歌声音干净通透,多听多模仿。
总结
0基础学唱歌,“呼吸+音准+节奏”是核心,简单歌+高频练+多复盘是关键。别追求“1个月变大神”,每天进步一点点,3个月后你会明显感受到自己的声音变稳、变好听!
现在就拿起手机,打开钢琴APP,先练10分钟腹式呼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