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选问答网站首页优选问答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怎么来的

  • 编辑:习致轮
  • 2025-10-05 15:49:13
  • 来源:网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怎么来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野心或意图已经暴露得非常明显,连路人都能看出来。这个典故源自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更迭的故事。

一、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魏国大权逐渐被司马氏家族掌控。司马懿是曹魏的重要将领,他通过政变夺权,后由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到了司马昭时期,他实际上已经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但名义上仍臣服于曹魏皇帝。

然而,司马昭的野心日益显露,最终在公元265年,他的儿子司马炎废掉魏帝,建立晋朝,史称“晋武帝”。司马昭虽未正式称帝,但他已具备篡位的实力和意图。

二、典故来源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最早出自《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中的一段记载:

> “帝(曹髦)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当时,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权,试图发动政变,结果失败被杀。他在临死前说出了这句话,表达了对司马昭野心的愤怒与无奈。

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形容“阴谋昭然若揭”的经典表达。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内容
典故出处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
原文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出处人物 曹髦(魏帝)
时间 三国末期(约公元260年)
背景 司马昭掌握实权,意图篡位
含义 形容人的野心或意图已公开可见
现代用法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某人意图明显,无法掩饰

四、结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古代政治斗争中的智慧与警示。它提醒人们,即使隐藏再深的意图,也可能被识破,尤其是在权力争夺激烈的时代。

这一成语至今仍在文学、影视、日常语言中频繁出现,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