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选问答网站首页优选问答
寤寐的汉语大词典
- 编辑:唐新娜
- 2025-10-16 05:50:20
- 来源:网易
【寤寐的汉语大词典】“寤寐”是一个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词语,常出现在诗词和文献中。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还承载着古代文人对情感、生活状态及精神世界的表达。本文将从《汉语大词典》的角度出发,对“寤寐”的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不同释义与出处。
一、
“寤寐”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常用于描述人在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状态,后逐渐引申为思念、渴望等情感表达。在《汉语大词典》中,“寤寐”被收录为一个独立词条,其解释涵盖了多个层面,包括字面意义、引申义以及文学修辞中的用法。
该词多用于描写内心的情感波动,尤其是对远方之人或事物的深切思念。在古文中,常用来表达一种无法实现的愿望或难以排遣的情绪。因此,“寤寐”不仅是生理状态的描述,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体现。
二、词条解析(表格形式)
词语 | 释义 | 出处 | 用法示例 | 说明 |
寤寐 | 醒与睡之间;指日夜 |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寤寐思服”意为日夜思念 | 表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状态 |
寤寐 | 指心中所想、念念不忘 | 《楚辞·九章·思美人》:“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心之忧矣,寤寐无方。” | “寤寐无方”形容思绪纷乱,难以平静 | 引申为内心的不安与忧虑 |
寤寐 | 指梦中与现实中交织的状态 | 《庄子·齐物论》:“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 | 虽未直接使用“寤寐”,但与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有关 | 在哲学语境中象征人生虚实难辨 |
寤寐 | 睡眠与清醒交替,常用于诗歌中抒情 |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虽未直接出现“寤寐”,但意境相似 | 常用于表达孤独、思乡之情 |
三、结语
“寤寐”作为汉语中的一个传统词汇,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状态的细腻观察,也展现了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对情感深度的挖掘。通过《汉语大词典》的收录与解释,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词语的文化内涵与语言价值。在现代汉语中,“寤寐”虽不常用,但在诗词、文学研究等领域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