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选问答网站首页优选问答
义结金兰出处介绍
- 编辑:窦茗哲
- 2025-10-24 14:24:07
- 来源:网易
【义结金兰出处介绍】“义结金兰”是一个常用于形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志同道合的成语。它源于古代文献,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以下是对“义结金兰”出处的详细总结。
一、成语释义
义结金兰:
“义”指道义、情义;“结”为结交、缔结;“金兰”原指金属与兰草,象征坚固与芬芳。后引申为朋友之间的情谊如金石般坚固、如兰草般高洁。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兄弟或朋友之间建立的深厚友谊,强调彼此之间的忠诚与信任。
二、出处考证
“义结金兰”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人心意相同,力量可以切断金属;心心相印的话语,气味如同兰花一样芬芳。后来,“金兰”被用来比喻友情,而“义结”则强调以道义为基础的结交。
在后世文学作品中,“义结金兰”逐渐成为描写兄弟情义的经典表达,尤其在《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中频繁出现。
三、发展与演变
| 时间阶段 | 发展情况 | 文学体现 |
| 先秦时期 | 出自《周易》,初现“金兰”意象 | 《周易·系辞上》 |
| 汉代以后 | “义结金兰”逐渐演变为固定成语 | 《三国志》、《后汉书》等史书中有相关引用 |
| 明清小说 | 成语广泛用于描写兄弟情谊 |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中常见 |
| 现代 | 作为文化符号被广泛使用 | 现代文学、影视、日常用语中常见 |
四、文化意义
“义结金兰”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承载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友情的高度重视。古人认为,真正的友谊应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基础之上,而非利益交换。这种思想在儒家文化中尤为突出,强调“君子之交淡如水”,但也推崇“义气”与“忠信”。
五、现代应用
如今,“义结金兰”常用于以下场合:
- 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 描述兄弟或战友之间的默契与忠诚
- 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刻画人物关系
- 用于企业团队建设,强调合作精神
六、总结
“义结金兰”源自《周易》,经过历代文人的运用与发展,已成为中华文化中象征深厚友情的重要成语。它不仅是语言艺术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义”与“信”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情感价值。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义结金兰 |
| 出处 | 《周易·系辞上》 |
| 含义 | 形容朋友间情谊深厚、志同道合 |
| 历史发展 | 先秦起源,明清文学广泛使用 |
| 文化意义 | 强调道义与忠诚,体现传统友情观 |
| 现代应用 | 用于文学、影视、日常交流等场景 |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