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选问答网站首页优选问答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历史典故

  • 编辑:邹榕桂
  • 2025-10-29 15:04:18
  • 来源:网易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历史典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一句出自《左传》的成语,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想要给人强加罪名,怎么会找不到借口呢?这句话常用来形容那些蓄意陷害他人、制造罪名的人,即使没有实际证据,也会编造理由来达到目的。

该典故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年》,讲述了晋献公时期的一段历史。当时,晋国大夫里克因不满晋献公的统治,联合其他大臣发动政变,最终杀死了晋献公,并拥立公子夷吾为君。然而,夷吾上台后,为了巩固权力,对曾经参与政变的大臣进行清洗,其中就包括里克。

在处理里克的问题时,夷吾的谋士吕省曾劝谏说:“里克有功于国家,不能轻易诛杀。”但夷吾不听,最终以“叛乱”为由将里克处死。事后,有人感叹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意思是,夷吾要杀里克,根本不需要真的找出什么罪证,只要想加罪,自然会有借口。

这则故事揭示了古代政治斗争中常见的现象——权谋与冤案并存。也警示后人,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应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原创(附表格)

项目 内容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十年》
原文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字面意思 如果想给人加上罪名,怎么会找不到借口呢?
引申含义 指故意找借口加害他人,哪怕没有实据也能编造理由。
历史背景 晋献公死后,里克等人发动政变,后夷吾上台后清洗政敌,以“叛乱”为由杀害里克。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那些借故陷害他人的行为,或指代政治上的不公。
现代应用 常用于新闻报道、评论文章中,形容某些人借机打击异己。
文化影响 成为古代政治斗争的典型写照,也常被引用作为警世之言。

通过这则历史典故,我们不仅了解了成语的来源,也从中看到了古代政治中的权谋与人性。在现代社会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时要理性判断,避免被表面的“理由”所迷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