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严选问答网站首页严选问答
鹬蚌相持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
- 编辑:万菡羽
- 2025-10-29 17:22:21
- 来源:网易
【鹬蚌相持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鹬蚌相持”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双方争执不下,结果让第三方得利。在《汉语大词典》中,“鹬蚌相持”有明确的解释和出处,是研究汉语成语的重要资料。
以下是对“鹬蚌相持”的详细解读,包括其含义、出处、用法及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记载。
一、成语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鹬蚌相持 |
| 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chí |
| 出处 | 《战国策·赵策四》 |
| 含义 |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结果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矛盾冲突,强调因争执导致的被动局面。 |
| 近义词 | 两虎相争、相持不下 |
| 反义词 | 和解、妥协 |
| 例句 |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这场争斗最终让旁观者获利。 |
二、详细解析
“鹬蚌相持”最早见于《战国策·赵策四》,讲述的是一个寓言故事:一只鹬鸟(一种水鸟)想要吃河蚌,河蚌紧紧夹住它的嘴,两者互不相让,最后被渔夫轻松捕获。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争执不下”的后果,也引申出“渔人得利”的道理。
在《汉语大词典》中,该成语被收录为“鹬蚌相持”,并配有详细的释义和出处说明。词典中指出:“鹬蚌相持,比喻双方争执不下,结果让第三者得利。”这一解释与古代寓言的寓意高度一致。
此外,《汉语大词典》还列举了相关的成语和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语义和使用场景。例如,它提到“鹬蚌相争”与“鹬蚌相持”意义相近,但“鹬蚌相争”更强调争斗的过程,而“鹬蚌相持”则更突出僵持状态。
三、实际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鹬蚌相持”常用于描述企业之间的竞争、政治斗争或家庭内部的矛盾。比如:
- 企业竞争:两家公司为了市场占有率互相竞争,结果被竞争对手趁虚而入。
- 政治斗争:两个派系长期对立,最终导致国家利益受损。
- 家庭矛盾:夫妻之间争执不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这些例子都体现了“鹬蚌相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鹬蚌相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通过《汉语大词典》的收录与解释,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查阅更多《汉语大词典》内容,可参考权威版本进行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