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知识问答网站首页知识问答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历史典故
- 编辑:章贵韦
- 2025-09-12 19:11:24
- 来源:网易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历史典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多数事情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底,善始善终。它强调了做事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物和事件都印证了这一道理。无论是个人修身、治国理政,还是国家兴衰,都离不开对“善始善终”的坚持与实践。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典故,展现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深刻含义。
一、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强调的是人生或事业的持续性和坚持性。很多人在开始时充满热情,但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未能坚持到底,最终功亏一篑。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也有不少人物通过坚定信念、不懈努力实现了从“有初”到“有终”的跨越。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也揭示了成功的关键在于始终如一的态度。
二、历史典故一览表
典故名称 | 出处 | 内容概述 | 所体现的主题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 《史记·周本纪》 |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多次点燃烽火台,诸侯以为有敌来犯而赶来救援,结果只是虚惊一场。最后犬戎入侵,再无诸侯前来救援,导致周朝灭亡。 | 初心虽好,但缺乏诚信与责任感,最终导致失败。 |
商鞅变法 | 《史记·商君列传》 |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初期得到秦孝公支持,改革措施严格有效,使秦国逐渐强大。但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变法成果得以延续。 | 开始改革有成效,但个人命运悲惨,体现“有初无终”。 |
岳飞北伐 | 《宋史·岳飞传》 | 岳飞一心抗金,北伐中原,屡建战功。但最终因朝廷主和派的打压,被诬陷谋反,含冤而死。 | 有远大志向,但未得善终,反映政治环境对“有终”的影响。 |
郑和下西洋 | 《明史·郑和传》 | 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宏大,促进了中外交流。但明朝后期逐渐停止航海活动,导致中国错失发展机会。 | 起点辉煌,但未持续,体现政策变动对“有终”的影响。 |
曹操统一北方 | 《三国志》 | 曹操早年立志匡扶汉室,统一北方,建立魏国。但晚年野心膨胀,引发内部动荡,最终未能实现理想。 | 有雄心壮志,但后期未能坚守初心,体现“有初无终”。 |
三、结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人生的警示。无论是在个人修养、事业追求,还是国家治理中,只有始终保持初心,坚持不懈,才能真正实现“有始有终”的圆满。历史告诉我们,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长期的努力与坚定的信念。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