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知识问答网站首页知识问答

三寸不烂之舌的意思

  • 编辑:易仁淑
  • 2025-09-26 17:56:58
  • 来源:网易

三寸不烂之舌的意思】“三寸不烂之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口才极好,能言善辩,能够用语言说服他人、影响他人。这个成语出自古代的典故,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三寸不烂之舌
拼音 sān chùn bù làn zhī shé
出处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或《战国策》等古籍
含义 形容人有极强的口才,能言善辩,善于说服他人
用法 多用于褒义,也可用于讽刺某人花言巧语
近义词 能说会道、口若悬河、巧舌如簧
反义词 呆若木鸡、笨嘴拙舌、沉默寡言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三寸不烂之舌”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据传,齐国的谋士毛遂曾以出色的口才说服楚王出兵援助赵国,因此被称作“三寸不烂之舌”。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一个人口才出众的常用表达。

在古代,“三寸”并非实指,而是形容舌头的长度非常短,但说话却能打动人心,表现出非凡的辩论能力。而“不烂”则表示舌头没有因长期说话而磨损,寓意其言辞犀利、有力。

三、现代使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三寸不烂之舌”多用于称赞他人的口才,例如:

- “他在会议上一番话,真是三寸不烂之舌,让大家都信服了。”

- “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关键时刻却能三寸不烂之舌,扭转局势。”

当然,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比如:

- “你这三寸不烂之舌,能把黑的说成白的。”

四、文化意义

“三寸不烂之舌”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上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言”的重视。在古代,口才往往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才能,尤其是在政治、外交、辩论等领域中,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往往能左右局势。

五、结语

“三寸不烂之舌”是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成语之一,它不仅仅描述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更蕴含着对智慧、策略和沟通艺术的尊重。无论是用于褒义还是略带讽刺,这一成语都生动地展现了语言的力量和魅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