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知识问答网站首页知识问答
三十六计故事范文
- 编辑:农士薇
- 2025-09-27 01:58:46
- 来源:网易
【三十六计故事范文】在古代战争中,智慧往往比武力更为重要。《三十六计》作为中国古代兵法的经典之作,不仅记录了丰富的战略思想,还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古人运用计谋的智慧。这些计策不仅是军事上的策略,也常被用于日常生活和商业竞争中。以下是对《三十六计》中部分计策的总结与分析。
一、三十六计概述
《三十六计》是古代中国流传下来的一部兵法类书籍,内容涉及各种战术与谋略,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等六个大类,共三十六种计策。每一种计策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实用价值。
二、三十六计简要总结(附表格)
序号 | 计策名称 | 简要解释 | 故事或应用示例 |
1 | 走为上计 | 在无法取胜时,选择撤退以保存实力 |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撤退至荆州,避免被曹操追击 |
2 | 围魏救赵 | 攻打敌方的后方或盟友,迫使敌人撤军 | 齐国用此计解赵国之围,成功救出赵国 |
3 | 借刀杀人 | 利用他人之力去消灭对手 | 曹操利用袁绍的内部矛盾,削弱其势力 |
4 | 以逸待劳 | 保持己方体力,等待敌人疲惫后再出击 | 汉武帝派霍去病远征匈奴,以少胜多 |
5 | 声东击西 | 表面上攻击一个方向,实际攻击另一个 | 韩信暗中调兵,主力却从另一方向突袭 |
6 | 围点打援 | 包围敌方据点,引诱其增援后予以歼灭 | 宋朝对辽作战时,常用此计牵制辽军 |
7 | 假道伐虢 | 借路进攻别国,实则兼并该国 | 晋国借道虞国攻打虢国,最终吞并虞国 |
8 | 指桑骂槐 | 借题发挥,表面上批评一个人,实际针对另一个人 | 汉高祖刘邦表面责怪韩信,实则警告其不要造反 |
9 | 金蝉脱壳 | 用假象迷惑敌人,自己悄然撤离 | 张飞在长坂坡设疑兵,掩护刘备撤退 |
10 | 欲擒故纵 | 先放松控制,再一举擒获 | 唐太宗先放纵李世民,后将其立为太子 |
11 | 抛砖引玉 | 用小利引诱敌人,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 韩信故意暴露粮草,引诱楚军来抢 |
12 | 空城计 | 在无兵无粮的情况下,用镇定表现吓退敌人 | 诸葛亮在西城弹琴,吓退司马懿大军 |
13 | 苦肉计 | 自伤身体以骗取敌人信任 | 黄盖诈降曹操,实则火攻赤壁 |
14 | 连环计 | 设计多重计谋,逐步实现目标 | 孙权与周瑜合用连环计,击败曹操 |
15 | 调虎离山 | 引诱敌人离开老巢,便于攻击 | 刘邦用计诱使项羽离开彭城,从而攻占其后方 |
16 | 借尸还魂 | 借助他人之力重新恢复力量 | 刘秀借助绿林军势力,建立东汉王朝 |
17 | 声言计 | 声称有某种行动,实则另有打算 | 刘备假装投靠曹操,实则准备反叛 |
18 | 混战计 | 在混乱中制造混乱,趁机夺取优势 | 李自成在明末混战中迅速壮大自己的势力 |
19 | 釜底抽薪 | 直接切断敌人的根本资源 | 曹操火烧乌巢,断绝袁绍的粮草供应 |
20 | 混水摸鱼 | 在混乱中获取利益 |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趁乱袭击秦军 |
21 | 乘火打劫 | 在敌人遭遇危机时趁机攻击 | 朱元璋在陈友谅战败时迅速占领其地 |
22 | 偷梁换柱 | 更换关键人物或物品,达到目的 | 韩信在刘邦死后更换朝廷官员,巩固权力 |
23 | 指鹿为马 | 明目张胆地颠倒黑白 | 赵高指鹿为马,试探群臣是否服从自己 |
24 | 空中楼阁 | 建立虚假的计划或形象,误导敌人 | 秦始皇修筑长城,震慑六国 |
25 | 反客为主 | 由被动变主动,掌握局势 | 诸葛亮在南中平叛中,由防守转为进攻 |
26 | 以迂为直 | 采取绕道方式达到直接目的 | 刘备借荆州,最终占据益州 |
27 | 声东击西 | 同第5条,重复计策 | 诸葛亮多次使用此计,成功牵制魏军 |
28 | 虚虚实实 | 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 诸葛亮在五丈原布下疑兵,阻止司马懿进攻 |
29 | 以正合,以奇胜 | 正规作战配合奇兵突击 |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采用奇袭战术 |
30 | 假作真时真亦假 | 伪装成真的,反而让敌人难以分辨 | 刘备在曹操面前装痴呆,骗过曹操 |
31 | 欲将取之,必固与之 | 先给予对方一些好处,再夺取 | 韩信先封项羽旧部,后将其消灭 |
32 | 以弱胜强 | 凭借巧妙计谋战胜强敌 | 刘邦以弱胜强,最终建立汉朝 |
33 | 以逸待劳 | 同第4条,重复计策 |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坚守不战,等待时机 |
34 | 背水一战 | 置之死地而后生 | 韩信背水列阵,激励士兵奋勇杀敌 |
35 | 败中求胜 | 在失败中寻找机会,扭转局势 | 刘备在徐州战败后,重整旗鼓再起 |
36 | 以智取胜 | 依靠智慧而非武力取得胜利 | 诸葛亮用计谋多次击败魏军 |
三、结语
《三十六计》不仅是一部军事典籍,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灵活运用策略和智慧往往比单纯依靠蛮力更加有效。无论是古代战场,还是现代生活中的竞争与挑战,三十六计都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