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知识问答网站首页知识问答

守株待兔解释及出处

  • 编辑:卢彩秋
  • 2025-10-04 02:54:45
  • 来源:网易

守株待兔解释及出处】“守株待兔”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常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指望侥幸获得成功的行为。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还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

一、成语解释

项目 内容
成语 守株待兔
拼音 shǒu zhū dài tù
含义 比喻不主动努力,只靠偶然的机会或运气获取成功,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用法 多用于批评那些懒惰、不思进取的人。
近义词 坐享其成、守株待兔(重复)、坐等成功
反义词 勤奋努力、主动进取、未雨绸缪

二、成语出处

项目 内容
出处 《韩非子·五蠹》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有一棵树桩,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在树桩上,脖子折断死了。农夫于是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兔子没有再出现,他自己却被宋国人笑话了。
主旨 教育人们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依赖偶然的运气。

三、现实意义与启示

“守株待兔”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寓意深刻。它提醒我们:

- 不要寄希望于侥幸:人生的成功需要勤奋和智慧,而不是等待奇迹发生。

- 要主动把握机会: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 警惕思维定式:有时候,过去的成功经验可能成为前进的阻碍。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项目 内容
误用示例 “他天天在家守株待兔,等着公司升职。”(误用为“等待机会”,而非“不劳而获”)
正确用法 “他总是想靠运气成功,真是守株待兔。”
使用建议 注意语境,避免将“守株待兔”与“静候机会”混淆。

五、总结

“守株待兔”不仅是古代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写照。它告诉我们:唯有脚踏实地、积极进取,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这才是通向成功的正确道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