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知识问答网站首页知识问答
猲狙的解释
- 编辑:孙萱飞
- 2025-10-19 06:41:01
- 来源:网易
【猲狙的解释】“猲狙”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籍或文言文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可能略有差异。本文将从字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
一、
“猲狙”一词由“猲”和“狙”两个字组成,均为古代动物名,常用于比喻狡猾、机敏之人或行为。在古文中,“猲狙”多用来形容人狡诈、善变,带有贬义色彩。
1. 字义解析
- “猲”:原指一种野兽,亦有“狡黠”之意。
- “狙”:原为猿类动物,引申为“窥探、伺机而动”的意思。
2. 整体含义
- 指代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 有时也用于形容行为诡秘、不正直者。
3. 出处与用法
- 出现于《庄子》等先秦典籍中,多用于寓言故事或人物描写。
- 在后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用来讽刺权谋之士。
4. 现代使用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文研究或文学赏析中。
二、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 | 猲狙 |
| 字义 | “猲”:野兽,狡黠;“狙”:猿类,窥探。整体指狡猾、诡计多端之人。 |
| 含义 | 多用于贬义,指人狡诈、善变、不正直。 |
| 出处 | 《庄子》等先秦典籍,如《庄子·齐物论》中有相关描述。 |
| 用法 | 多用于古文,用于讽刺或形容权谋之人。 |
| 现代使用 | 较少使用,多见于学术或文学研究中。 |
| 例句 | “彼猲狙也,非君子所与。”(出自《庄子》) |
| 相关词汇 | 狡诈、奸佞、诡计、权谋 |
三、结语
“猲狙”作为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语,虽不常见,但其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古人对人性复杂性的观察与表达。了解这一词语,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典文献中的语言风格与思想内涵。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