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知识问答网站首页知识问答
许行原文及翻译
- 编辑:武枫婉
- 2025-10-21 00:32:59
- 来源:网易
【许行原文及翻译】《许行》是《孟子·滕文公上》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思想家许行的言论及其与孟子之间的辩论。许行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强调劳动与治理的结合,反对贵族特权和不劳而获的社会现象。本文将对《许行》的原文进行整理,并提供对应的白话翻译,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涵。
一、
《许行》一文通过孟子与许行的对话,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劳役”与“权力”的不同看法。许行认为,统治者应与百姓一同劳作,共享成果,而不是依靠剥削维持生活。孟子则从儒家的仁政理念出发,指出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士人应专注于治理国家,而非亲自参与体力劳动。
这篇文章反映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碰撞,也体现了儒家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应对策略。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白话翻译 |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可得安矣。” |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一个小国,如果尽全力侍奉大国,就能得到安宁吗?” |
许行曰:“今也,农夫之耕,皆为君也;商贾之利,亦为君也;工巧之业,亦为君也。然则,君何以得安?曰:‘以民之力。’” | 许行说:“现在,农民耕种的土地,都是为君主服务的;商人获利,也是为君主服务的;工匠的技艺,同样是为君主服务的。那么,君主凭什么能获得安宁呢?回答是:依靠百姓的力量。” |
孟子曰:“是故,君子不耕而食,不织而衣,非不耕不织也,乃其职也。” | 孟子说:“因此,君子不需要耕种也能吃饭,不需要纺织也能穿衣,不是他们不耕不织,而是他们的职责不同。” |
“夫民之为也,有贵贱,有劳逸,有上下。故圣人制礼,以别之。” | “百姓的劳作是有贵贱之分、劳逸之别的,所以圣人制定礼仪,来加以区分。” |
“今也,君无道,民无义,而欲使民之安,不可得也。” | “如今,君主没有德行,百姓没有道义,却想让百姓安定,是不可能的。” |
“若夫许行之言,徒见其形,不见其心;徒见其事,不见其理。” | “至于许行的话,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看到内心;只看到了事情本身,没有看到其中的道理。” |
三、总结
《许行》一文通过对许行观点的回应,展示了孟子对社会分工、道德责任以及治理方式的独特见解。虽然许行提倡平等与劳动共享,但孟子更强调社会秩序与道德教化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上的交锋,不仅丰富了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也为后世的政治哲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对比原文与白话翻译,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许行》所传达的核心思想,以及它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