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甄选问答网站首页甄选问答
破釜沉舟的典故
- 编辑:习群义
- 2025-09-19 16:05:55
- 来源:网易
【破釜沉舟的典故】“破釜沉舟”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这个成语讲述的是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极其果断和决绝的方式激励士兵奋勇作战的故事。这一典故不仅展现了项羽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他面对强敌时的决心与勇气。
一、典故背景
秦朝末年,暴政引发民变,各地起义军纷纷起兵反抗。其中,项羽和刘邦是两支主要的反秦力量。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率军围攻赵国,赵王派遣使者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北上救赵。
然而,宋义到达安阳后,按兵不动,拖延了四十多天。项羽不满其懦弱无能,于是杀掉宋义,自任上将军,并率领楚军继续北上。
二、典故经过
当楚军抵达巨鹿(今河北平乡)时,秦军已包围赵军数月。项羽决定采取极端手段激励士气:他下令士兵打破炊具,凿沉船只,只留下三日粮草,表示背水一战、不胜则亡的决心。这种“破釜沉舟”的做法极大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
项羽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多次击溃秦军,最终大败章邯,解了赵国之围。此战成为楚军由弱转强的关键战役,也为后来项羽称霸奠定了基础。
三、典故寓意
“破釜沉舟”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了在关键时刻做出重大抉择、背水一战、不留退路的决心。这种精神常被用来形容在面临巨大压力或挑战时,必须全力以赴、孤注一掷的态度。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发生时间 | 公元前207年 |
主要人物 | 项羽、章邯、赵王 |
核心行为 | 破釜沉舟(砸锅沉船) |
战役名称 | 巨鹿之战 |
战术意义 | 激励士气,背水一战 |
历史影响 | 成为楚军崛起的关键战役 |
现代寓意 | 面对困境时的决断与勇气 |
通过“破釜沉舟”这个典故,我们不仅了解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从中汲取了面对挑战时应有的勇气与决心。它提醒我们,在关键时刻,唯有破除退路,才能激发出最大的潜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