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甄选问答网站首页甄选问答
期颐之年的词语解释是什么
- 编辑:范贞羽
- 2025-09-20 02:54:18
- 来源:网易
【期颐之年的词语解释是什么】“期颐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年事已高、长寿的阶段。这个词语蕴含着对老年人的尊重与祝福,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一、词语解释总结
词语 | 期颐之年 |
拼音 | qī yí zhī nián |
含义 | 指人到了百岁高龄的年龄,也泛指年老体衰、长寿的阶段。 |
出处 | 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对老人的敬重。 |
词性 | 名词 |
近义词 | 百岁高龄、耄耋之年、古稀之年 |
反义词 | 少年、青年、壮年 |
二、详细解析
“期颐”二字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这里的“期”有“期待”之意,“颐”意为“养”,合起来就是“期待养老”或“颐养天年”。古人认为,人到一百岁,已经完成了人生的大部分历程,此时应享受晚年生活,由子女或其他人来照顾其生活起居。
因此,“期颐之年”不仅是一个年龄的标志,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长寿的重视和对长者的尊敬。
三、使用场景示例
- 文学作品:在描写老年人时,可用“期颐之年”来突出其年高德劭。
- 祝福语:如“祝您福寿安康,喜迎期颐之年。”
- 学术研究:在探讨古代社会养老制度或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常引用“期颐之年”作为参考。
四、拓展知识
在中国传统中,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称呼:
- 20岁:弱冠
- 30岁:而立
- 40岁:不惑
- 50岁:知天命
- 60岁:花甲
- 70岁:古稀
- 80岁:杖朝
- 90岁:耄耋
- 100岁:期颐
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生命阶段的认知,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年龄的细致划分与尊重。
五、结语
“期颐之年”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年龄描述,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长寿与尊重的体现。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尊重和关爱年长者。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