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甄选问答网站首页甄选问答

褎如充耳是什么意思

  • 编辑:庞梦菲
  • 2025-10-20 22:56:21
  • 来源:网易

褎如充耳是什么意思】“褎如充耳”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人听不进劝告、固执己见的状态。该词在现代使用中较为少见,但其含义深刻,具有一定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褎如充耳
拼音 xiù rú chōng ěr
出处 《诗经·小雅·正月》:“好言自口,匪鉴而然。无言不酬,无德不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注:此为引申用法)
本义 原意指耳朵被塞住,听不进去声音。
引申义 形容人固执己见,听不进他人劝告或意见。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不愿接受建议、拒绝听取他人意见的人。
近义词 闭目塞听、充耳不闻、固执己见
反义词 虚心听取、从善如流、虚怀若谷

二、成语解析

“褎如充耳”中的“褎”通“袖”,原意是衣袖;“充耳”即塞住耳朵。古人常用“褎如充耳”来形容一个人像把耳朵塞住一样,对别人的劝告或忠言完全听不进去,表现出一种抗拒和不接受的态度。

在古代文献中,这一说法常用来形容君主或权贵者因骄傲自满而不愿听取臣子的谏言,导致国家衰败。因此,这一成语不仅有字面意义,还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色彩。

三、使用示例

1. 古文引用

“君不见,朝中大臣屡谏,而君王褎如充耳,终致国破家亡。”

——出自某篇历史评论文章。

2. 现代用法

他在会议上坚持己见,对同事的意见褎如充耳,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四、总结

“褎如充耳”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的是倾听与接受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它提醒我们应当保持开放心态,避免因固执而错失良机。同时,这一成语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纳谏”与“明智”的高度重视。

通过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也能在交流中展现出更深层次的文化素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