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问答网站首页常识问答

期颐之年怎么说

  • 编辑:令狐环枝
  • 2025-09-20 02:56:03
  • 来源:网易

期颐之年怎么说】“期颐之年”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词语,常用于形容老年人的高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太常用这个词,但在文学、历史或正式场合中,它却能体现出一种尊重与敬意。那么,“期颐之年”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有哪些相关的表达方式?下面将进行详细总结。

一、什么是“期颐之年”?

“期颐”一词源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意思是说,人活到一百岁,就到了可以安享晚年、无需再为生计操劳的阶段。因此,“期颐之年”通常用来指代百岁老人,象征着长寿和福气。

在传统文化中,百岁老人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受到社会的广泛尊敬。

二、“期颐之年”的常见说法与解释

中文表达 含义说明 来源/出处
期颐之年 指人活到一百岁的年龄,象征长寿与福气。 《礼记·曲礼上》
百岁老人 年龄达到100岁的人,常被称为“期颐之人”。 现代汉语常用说法
长命百岁 表达对长寿的美好祝愿,多用于祝福他人。 民间俗语
耄耋之年 指80至99岁之间的老人,虽不及“期颐”,但也属于高龄。 《礼记》等古籍
九旬老人 指90岁以上的老人,是“期颐”之前的阶段。 民间称谓
花甲之年 指60岁,是中国传统纪年中的一个特殊年龄,但不属于“期颐”。 古代六十甲子纪年法

三、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1. 正式场合:如在纪念活动、颁奖典礼或文学作品中,可用“期颐之年”来赞美长者的长寿。

2. 日常交流:一般不常用“期颐之年”,更倾向于用“百岁老人”或“老寿星”等通俗说法。

3. 文化传承:了解“期颐之年”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长寿的尊重与敬仰。

四、结语

“期颐之年”不仅是对年龄的一种描述,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肯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寿被视为福气的象征,而“期颐”则是这一理念的最高体现。虽然现代生活中“期颐之年”不再常见,但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通过了解这些相关词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也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