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问答网站首页常识问答
用剩余劳动造句子
- 编辑:虞壮秀
- 2025-10-26 21:46:33
- 来源:网易
【用剩余劳动造句子】在日常学习和写作中,掌握如何使用特定词汇进行造句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其中,“剩余劳动”是一个较为专业的术语,常见于经济学或社会学语境中,指劳动者在完成必要劳动时间后,所创造的额外价值。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本文将通过与表格的形式,展示“用剩余劳动造句子”的方法与示例。
一、
“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者在满足自身生存所需的时间之外,继续工作所创造的价值。这个概念源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常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剥削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不同场景,如经济分析、社会评论、学术论文等,灵活地构造句子。
要正确使用“剩余劳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语境:确保句子符合“剩余劳动”的专业含义,避免误用。
2. 搭配恰当:选择合适的动词和名词,如“创造”、“体现”、“被剥削”等。
3. 逻辑清晰:句子结构应合理,表达清楚因果关系或现象描述。
二、造句示例(表格形式)
| 序号 | 句子示例 | 使用说明 |
| 1 |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创造的剩余劳动往往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 描述剩余劳动的归属问题,适用于经济分析类文章。 |
| 2 | 这个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劳动。 | 强调剩余劳动与生产效率的关系,适合用于管理或技术类文本。 |
| 3 | 剩余劳动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 将剩余劳动与宏观经济联系起来,适用于政策研究或报告。 |
| 4 | 工人通过加班获得的收入,实际上是剩余劳动的直接体现。 | 简单明了地解释剩余劳动的实际表现,适合教学或普及性内容。 |
| 5 | 随着自动化的发展,剩余劳动的分配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 展望未来趋势,适用于科技与社会结合的讨论。 |
| 6 | 剩余劳动的存在,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劳资关系的不平等。 | 强调社会批判视角,适用于社会科学类文章。 |
| 7 | 该理论认为,剩余劳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 从积极角度看待剩余劳动的作用,适合正面论述。 |
| 8 | 在计划经济时期,剩余劳动主要由国家统一调配。 | 结合历史背景,适用于比较经济体制的分析。 |
三、结语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展示,可以看出“剩余劳动”这一术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多样用法。掌握其造句技巧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在实际写作中,建议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该词汇,以增强文章的专业性和说服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