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问答网站首页精选问答
惕厉的词语意思
- 编辑:通仪鸿
- 2025-10-08 21:09:32
- 来源:网易
【惕厉的词语意思】“惕厉”是一个较为文雅且带有警示意味的词语,常用于表达一种警觉、警惕、自我反省的态度。在现代汉语中,“惕厉”虽然不常见,但在文学、历史或正式场合中仍有使用价值。
一、词语解释
惕厉:
原意为“警惕而自励”,引申为对自身行为保持警觉,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懈怠或犯错。该词多用于强调个人修养、处世态度或面对危机时应有的谨慎与自律。
- 惕:警惕、戒备;
- 厉:严厉、自勉、自励。
因此,“惕厉”整体上表示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精神状态。
二、词语来源
“惕厉”一词源于古代文献,常见于《尚书》《论语》等经典著作中,如:
>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虽未直接出现“惕厉”,但其精神内涵与“惕厉”一致。
三、用法举例
例句 | 解释 |
他始终以惕厉之心对待工作,从不懈怠。 | 表示他对工作的态度非常认真、严谨。 |
在动荡时期,士人应怀惕厉之心,明辨是非。 | 强调在复杂环境中要保持清醒和警觉。 |
古人常以惕厉自勉,以求修身齐家。 | 表达古人注重自我修养和道德提升。 |
四、词语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惕厉 |
拼音 | tì lì |
含义 | 警惕而自励,保持警觉、自我约束 |
词性 | 形容词/动词(可作谓语) |
出处 | 古代典籍,如《尚书》《论语》等 |
现代使用 | 较少,多见于文学、历史或正式文本 |
近义词 | 谨慎、警觉、自省、自律 |
反义词 | 放纵、松懈、麻痹、轻率 |
五、结语
“惕厉”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生活态度,尤其在当今快节奏、信息爆炸的社会中,保持“惕厉”的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自我。尽管这个词不再频繁出现在日常语言中,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智慧与价值,依然值得我们去理解和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