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验问答网站首页经验问答

伤仲永译文

  • 编辑:汪真君
  • 2025-09-28 01:33:07
  • 来源:网易

伤仲永译文】《伤仲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讲述一个天才少年因缺乏后天教育而最终沦为普通人的故事,强调了后天教育与个人努力的重要性。文章语言简洁,寓意深刻,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一、

《伤仲永》讲述了江西金溪的一个名叫方仲永的天才儿童,他五岁时就能作诗,才华出众,远近闻名。父亲见此便带他四处表演,以谋取利益,却忽略了对他的进一步教育。随着年龄增长,仲永的才华逐渐消失,最终“泯然众人矣”,令人惋惜。

文章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才成长规律的思考:天赋虽重要,但若没有持续的培养和学习,天赋也会被埋没。同时,也批评了那些只图眼前利益、忽视子女教育的家长行为。

二、译文与原文对照表

原文 译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世代从事农业。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仲永五岁时,从未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父亲感到惊讶,向邻居借来笔墨纸砚,他立刻写下四句诗,并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他的诗表达了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的意思,传遍了整个乡里的读书人。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只要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都能立刻完成,文采和道理都值得一看。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乡的人都觉得他很奇特,渐渐地有人请他父亲做客,或者用钱来求他的诗。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父亲看到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拉着仲永去拜访同乡,不让儿子继续学习。
余闻之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我听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父亲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他,已经十三四岁了。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已经不能达到以前的名声。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询问,他说:“他已经完全成了普通人。”
予闻之,悲夫! 我听了这件事,感到非常悲伤。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人有这样的想法,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三、启示与思考

- 天赋≠成功: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先天条件,更需要后天的努力与培养。

- 教育不可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 功利心态有害:如果只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最终会失去一切。

结语

《伤仲永》虽然是一篇古文,但它所传达的道理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珍惜天赋,重视教育,才能真正让才华绽放光芒。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