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识问答网站首页学识问答

如履平地解释及出处

  • 编辑:詹堂振
  • 2025-09-26 10:11:32
  • 来源:网易

如履平地解释及出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如履平地”这个成语。它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复杂情况时,依然能够轻松自如、游刃有余的状态。以下是对“如履平地”的详细解释及其出处的总结。

一、成语解释

项目 内容
成语 如履平地
拼音 rú lǚ píng dì
释义 比喻人在处理事情时非常顺利,如同走在平坦的大路上一样,毫无阻碍。
用法 多用于形容人处事从容、应对自如,或事情进展顺利。
近义词 顺风顺水、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反义词 跌跌撞撞、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二、成语出处

“如履平地”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子之言,如履平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某人的言论或行为就像走在平坦的路上一样,清晰明了、毫无阻碍。

不过,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如履平地”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写人物从容不迫、应对自如的情境中。例如:

- 《论语·雍也》 中提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虽未直接使用“如履平地”,但其精神内涵与之相通。

- 《史记·项羽本纪》 中也有类似表达,形容项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仿佛行走于平地之上。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示例句子
工作表现 他在会议上发言条理清晰,如履平地,赢得大家一致好评。
生活状态 尽管遇到很多挑战,但他始终如履平地,心态稳定。
学习过程 她对这门课程掌握得很好,学习起来如履平地。

四、总结

“如履平地”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性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复杂或困难情境时仍能保持冷静、从容不迫的态度。它的出处虽然较为古老,但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广泛使用,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从容”“淡定”的推崇。

通过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