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识问答网站首页学识问答
始作俑者怎么解释
- 编辑:蒲光燕
- 2025-10-01 11:33:40
- 来源:网易
【始作俑者怎么解释】“始作俑者”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首先做某件不好的事情的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礼制文化,带有强烈的道德评判色彩。下面我们将从含义、来源、用法及常见误区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始作俑者”原意是指最早使用人俑殉葬的人,后来引申为“第一个做坏事或引发不良后果的人”。该词多用于贬义,强调责任归属,尤其在批评社会不良现象时使用较多。虽然字面意思与“开创者”类似,但其情感色彩完全不同,不可混淆。
在日常使用中,“始作俑者”通常带有一定的指责意味,提醒人们注意行为的后果和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适用于正面的开创性行为,而更多用于负面事件的源头责任人。
二、表格形式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始作俑者 |
拼音 | shǐ zuò yǒng zhě |
含义 | 最早做坏事或引发不良后果的人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本义 | 最早使用人俑殉葬的人(古代礼制中的不道德行为) |
引申义 | 首先发起不正当行为或导致问题的人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表示对某人的批评或指责 |
注意事项 | 不可用于正面的开创性行为,如“创新者”等 |
常见误用 | 与“首创者”、“开拓者”混淆 |
使用场景 | 批评社会不良现象、追究责任等 |
三、结语
“始作俑者”作为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表达对不良行为源头的谴责。理解其正确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准确使用,避免因误用而造成误解。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词,以确保语言表达的恰当性和准确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