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识问答网站首页学识问答

晏子使楚的译文

  • 编辑:宰雄河
  • 2025-10-22 04:57:51
  • 来源:网易

晏子使楚的译文】《晏子使楚》是《晏子春秋》中的一篇著名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即晏子)出使楚国时,凭借智慧和机智,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文章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与外交才能。

一、

故事发生在齐景公时期,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因晏子身材矮小而轻视他,故意在城门旁设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这里进入。晏子拒绝,并指出“进贤门则入贤人,进愚门则入愚人”,暗示楚国如果以小门迎接,则是自认愚昧。楚王无奈,只好让他从正门进入。

随后,楚王设宴款待,席间故意问:“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晏子回答:“齐国都城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街上的人多得连袖子都能遮住太阳,人们挥汗如雨,脚碰着脚。我们国家派遣使者,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像我这样又矮又无能的人,就只能被派到楚国来。”楚王听后无言以对。

最后,楚王想羞辱晏子,故意让人绑了一个盗贼,说是齐国人。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不同所致。这个人可能也是因为水土不同才成为盗贼的。”楚王听了,感到羞愧,不敢再侮辱晏子。

二、译文对照表

原文 译文
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楚国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了一个小门,邀请晏子从小门进入。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晏子没有进去,说:“出使狗国的人应该从狗门进去,如今我出使楚国,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
乃更从大门入。 于是改道从大门进入。
既见,楚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见面后,楚王问:“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这样一个使者来?”
晏子对曰:“齐都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晏子回答:“齐国都城临淄有三百个街坊,人们举袖可以遮住阳光,汗水像下雨一样,肩膀相接,脚步相连,怎么会没有人呢!”
“夫子为使,安得无辞?” “您作为使者,怎么会没有话说呢?”
晏子对曰:“齐之使,各有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使楚矣。” 晏子回答:“齐国的使者各有任务,贤能的人出使贤明的君主,无能的人出使无能的君主。我最不贤能,所以被派来楚国。”
乃召吏缚一人,过王前曰:“齐人也,坐盗。” 于是叫官吏绑了一个犯人,经过楚王面前说:“这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王曰:“何坐?” 楚王问:“犯了什么罪?”
曰:“坐盗。” 回答:“偷东西。”
王视晏子曰:“齐人善盗乎?”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擅长偷东西吗?”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我听说,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成枳,叶子虽然相似,但果实味道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变得善于偷窃吗?”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三、总结

《晏子使楚》通过晏子的机智应对,展现了古代外交家的风采。他不仅维护了国家尊严,还用巧妙的语言化解了对方的挑衅,体现了“以理服人”的智慧。这篇文章不仅是历史故事,更是语言艺术和外交智慧的典范,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