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知识问答网站首页知识问答
畏葸的基础意思
- 编辑:柯广盛
- 2025-10-14 08:11:02
- 来源:网易
【畏葸的基础意思】“畏葸”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困难、危险或不确定情况时表现出的胆怯和退缩心理。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常见,但在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或正式文章中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一、词语解析
1. 词义解释:
“畏”意为害怕、畏惧;“葸”意为退缩、不敢前进。合起来,“畏葸”指的是因恐惧而不敢行动、犹豫不决的状态。
2. 使用场景:
- 描述人物性格中的懦弱与胆小;
- 在特定情境下,如面对挑战、压力或未知风险时的心理状态;
- 常见于书面语、文学作品或正式文体中。
3. 近义词:
胆怯、惧怕、退缩、犹豫、怯懦
4. 反义词:
勇敢、无畏、果断、坚定、果敢
二、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畏葸 |
拼音 | wèi xǐ |
字面意思 | “畏”:害怕;“葸”:退缩 |
本义 | 因恐惧而不敢行动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胆怯、犹豫的心理状态 |
近义词 | 胆怯、惧怕、退缩、犹豫 |
反义词 | 勇敢、无畏、果断、坚定 |
使用场景 | 文学、历史、正式文体中描述心理状态 |
三、实际应用举例
- 例句1:他在关键时刻畏葸不前,错失了良机。
- 例句2:面对强敌,他虽内心恐惧,却仍努力克服畏葸情绪,奋勇向前。
这些句子展示了“畏葸”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体现了其在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时的独特作用。
四、结语
“畏葸”作为一个较为文雅的词语,虽然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正式写作或文学表达中,能够准确传达出一种因恐惧而退缩的心理状态。了解其含义及用法,有助于更精准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提升表达的深度与准确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