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宝藏问答网站首页宝藏问答
陶侃惜谷原文及译文
- 编辑:安睿亚
- 2025-10-08 05:30:57
- 来源:网易
【陶侃惜谷原文及译文】《陶侃惜谷》是出自《世说新语·政事》的一则故事,讲述了东晋名将陶侃在担任荆州刺史期间,因珍惜粮食而拒绝接受属下送来的谷物,体现出他勤俭节约、体恤百姓的高尚品德。以下为原文与译文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原文总结
《陶侃惜谷》讲述的是陶侃在任荆州刺史时,一位下属送来了一些谷物,原本是想表达敬意或讨好,但陶侃却坚决拒绝,并告诫属下:“吾虽不敏,然闻之于人,今岁饥,民多艰食,吾岂可独饱?”意思是:我虽然能力有限,但听说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生活艰难,我怎么能独自吃饱呢?这体现了陶侃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自身清廉自律的作风。
二、译文总结
陶侃在担任荆州刺史时,有一位下属送来了一些谷物,可能是出于敬意或者想巴结。陶侃看到后并没有接受,反而说道:“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听人说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生活困难,我怎么可以一个人吃得饱饱的呢?”他拒绝了这份礼物,并以此提醒属下要体恤百姓,不要只顾自己享乐。
三、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内容 | 原文 | 译文 |
故事背景 | 陶侃为荆州刺史,有吏献谷。 | 陶侃担任荆州刺史时,有下属送来一些谷物。 |
陶侃反应 | 侃曰:“吾虽不敏,然闻之于人,今岁饥,民多艰食,吾岂可独饱?” | 陶侃说:“我虽然不聪明,但听人说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生活困难,我怎么可以独自吃饱呢?” |
行为意义 | 拒绝接受谷物,体现清廉节俭、体恤百姓。 | 陶侃拒绝接受谷物,表现出他廉洁自律、心系百姓的高尚品质。 |
四、人物形象分析
陶侃作为东晋时期的重要将领,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成就,在政治上也以清正廉明著称。他拒绝接受下属的馈赠,不是因为不愿接受恩惠,而是因为他深知百姓疾苦,不愿因个人享受而加重百姓负担。这种“惜谷”的行为,正是他“以民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五、启示与思考
《陶侃惜谷》虽是一则短小的故事,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
- 廉洁自律是为官者应有的品格;
- 体恤民情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 珍惜资源不仅是个人修养,更是社会责任。
陶侃的行为虽看似微小,却展现了古代士大夫的责任感和道德操守,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如需进一步探讨《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