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严选问答网站首页严选问答

岳阳楼记原文是怎样的

  • 编辑:习朋元
  • 2025-10-30 05:59:05
  • 来源:网易

岳阳楼记原文是怎样的】《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全文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为核心,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本文将对《岳阳楼记》的原文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内容结构。

一、文章总结

《岳阳楼记》写于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范仲淹因参与“庆历新政”失败被贬至邓州。他在友人滕子京的邀请下,为重修后的岳阳楼写下这篇散文,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人生、仕途和国家命运的思考。

文章分为四部分:

1. 开头引入: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与景色。

2. 描写迁客骚人的悲喜情绪:通过不同人的视角,表现情感的起伏。

3. 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观点:强调个人应有豁达的心态。

4. 点明主旨: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全文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二、《岳阳楼记》原文及结构表

段落 内容概要 原文节选
第一段 描述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第二段 描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情感变化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第三段 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观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第四段 表达“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结语

《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散文,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体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境界,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通过本文的总结与表格展示,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岳阳楼记》的内容与思想内涵。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