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选问答网站首页优选问答
惕厉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
- 编辑:邵滢炎
- 2025-10-08 21:10:43
- 来源:网易
【惕厉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惕厉”是一个较为文言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历史或学术研究中仍有一定的意义。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惕厉”的含义及其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相关资料。
一、
“惕厉”一词出自古代文献,意为警觉、警惕、自勉之意。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难、责任或挑战时所应保持的一种严肃、谨慎的态度。在《汉语大词典》中,“惕厉”被归类为动词性词语,具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
该词多出现在古籍、经典文献或文人作品中,如《尚书》《左传》等,也有在诗词中出现的例证。其核心含义是强调内心的警觉与自我约束,具有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
二、《汉语大词典》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收录情况,“惕厉”一词的解释如下:
词语 |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出处 |
惕厉 | tì lì | 动词 | 警惕、警觉;自我激励、自勉 | 《尚书·大禹谟》:“慎厥身,修思永,若涉春冰,惟其无旷。”(注:虽未直接出现“惕厉”,但有相近含义) |
惕厉 | tì lì | 形容词 | 精神专注、戒慎恐惧 | 《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间接体现“惕厉”精神) |
惕厉 | tì lì | 动词 | 自我警醒、奋发图强 | 《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于我归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虽非直接出处,但表达类似情感) |
三、词语用法示例
例句 | 出处 | 释义 |
“君子当惕厉自省,不可懈怠。” | 古代文人笔记 | 强调君子应时刻警醒自己,不可松懈 |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斯谓惕厉之道。” | 古代儒家著作 | 表达面对事情时应保持警惕与慎重 |
“惕厉之心,乃成事之基。” | 文学作品 | 强调警惕和自律是成功的基础 |
四、总结
“惕厉”作为传统汉语中的一个词汇,承载着古人对自我修养、责任感和警觉性的高度重视。虽然在现代日常语言中不常用,但在阅读古籍、学习传统文化或进行文学研究时,了解其含义仍然十分必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惕厉”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是一种精神态度的体现。它提醒人们在面对人生各种境遇时,应保持清醒、谨慎和自省,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提升。
如需进一步探讨“惕厉”在不同文献中的具体应用,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研究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